真会选时候,水灾刚结束,便来慰问老百姓了,什么都无需做,只动动嘴皮子,群众便感动的涕泪横流。
来的正巧,自己不用再写折子了。
第119章
话说从临县赶过来的转运使与知府,透过壁窗打量清河县洪灾去后百姓的生活状态。
相较于其它两县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 清河县境况好的不只一星半点。
街肆上虽寥落冷清, 灾害肆虐过的痕迹清晰可见,但观百姓面部神情无惶恐之色, 多半为损财后的惋惜愁苦。
转运使暗道,看来清河县县令的确是一位能吏, 随即想起其身份,不由为之惋惜。
大洪当前保住一县子民生命无碍必费了十分心力,沉痛的心情稍稍缓解两分。
南方转运使的差事出力不讨好,原以为九龙江治理后水患会有所减轻, 心里警觉不禁放松了些,谁知竟然遇上罕见的大潮和江南的水患, 两项叠加造成的灾难仅一个清河郡人员伤亡数千人。
虽然主要原因天灾,但回京述职仍免不了皇上斥责,贬官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想至此处,重重叹口气。
紧随其后的知府, 压抑忧虑的情绪缓和了些, 得知清河郡夜间开闸泄洪酿成重大洪灾, 恨不得将其郡知州抓起来打几十大板方解心头之怒。
早干嘛去了简直玩忽职守,一个月前知府衙门下发公函命各郡城检查排洪的坝堰水渠, 做好夏汛的防御任务, 结果大事临头火烧眉毛,铸成惨祸。
去年经过一年勤勤恳恳努力, 劝农桑励商户,使整个闽府在自己的治下不说清平丰裕,但也渐渐向好,政绩考评得了个优。
今岁开年兆头更不错,朝廷下发诏令在闽府建塘围田,看样子十分重视闽地的民生。正鼓足劲头大干一场,争取三年政绩考评全优,待任期一满有个好去处。
没成想下面知州捅了这般大篓子,连带着转运使都神情不悦,没给自己好脸色。
越想越恼怒,夏日炎炎车中闷热,抚了抚跳动过快的胸膛,呷了几口解暑的酸梅汤,方感觉好了些。
车中两位大人思绪纷涌感慨连番,谭璇得巡逻衙役禀告后,连忙出县衙前去迎接。
“下官拜见转运使大人,知府大人!”
谭璇躬身揖手行礼时,被转运使托住,“谭大人近日为洪害连明连夜奔忙劳累,辛苦了!”
“这是属下应尽的职责,现今治下子民嗷嗷待哺,下官实在有愧两位大人所托!”说罢,再次恭顺的躬身低首。
“好,清河县百姓有谭大人这般务实不骄的父母官,其之幸也!”两位长官见其谦逊不居功,说话让人心里熨帖,不由暗暗颔首。
天气炙热,三人在县衙外寒暄几句,便被谭璇请入内衙。
茶过两巡,待两位上司脑门的汗水干了,红热面庞恢复正常后,谭璇才同他们汇报有关洪灾的主要事项。
“子瑾此次应对十分得当,建塘围田乃朝廷下达的任务,虽说时下百姓理当修养生息,江河水量丰沛,但工事万也不可丝毫不动。”
听谭璇陈述完自己如何将百姓从洪水里解救出来,两人万分赞许,不过表扬归表扬,那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日子还得向前看。
大致清楚清河县的状况后,知府便开始指示接下来的任务。
“卑职愚见,方今不过六月底夏汛未彻底结束,正如知府大人所言江满塘溢,并不适宜进行工事……”谭璇话说到此处时,知府端茶盏的手顿住,觑了眼神色平静的转运使,轻轻紧紧眉头,张口想要说什么。
却被转运使瞥了眼,微微朝他摇头,示意无碍,让谭璇继续说下去。
谭璇额头不觉泌了一层细汗,心口有些发紧,掐掐指腹让自己镇定下来,“两位大人定然清楚,清河郡近几十年一直苦于水患,追根结底因水路荒废被迫改道,使泄洪水量七成注入九龙江……”
史料记载,曾经的清河郡物饶民丰,虽每年长夏之季雨水多发,但并不像如今洪灾频发,给辖区百姓造成巨大损失。
前朝统治后期以及闽府未归复华朝期间,官府腐朽不堪,排洪灌溉工程常年失修,水渠河道越来越少浅,泥沙越积越多最终被填平,或成道路,或变农田,甚至成为百姓的宅基地。
而今九龙江承担了上游大部分的泄洪压力,受得住才怪的。
谭璇只稍稍一点,两人便明白其意思,能在官场中混到如今这个位置,腹中肯定有文墨,也清楚造成水患的大部分原因是水库过分泄洪、闽府的水利工程设计不合理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