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人家_作者:小树要长高(255)

  明锦和孩子不在身旁, 休沐日谭璇闲暇时便会在街肆上转悠,偶尔去江堤查看工事进展情况。

  眼看再有十来日就是中秋节, 现今气候温爽适宜出行,谭璇已吩咐山竹回平江把明锦团团接过来了,刚好一家人一起过节。

  “老爷,那边有人在捕蟹才抓出来的, 还没人挑拣,小的买些回来放灶房里吐吐掐泥, 过几日夫人小公子正好可以吃。”

  小厮发现不远处湖中小船上农户们从水中捞蟹笼,弯腰不时的从笼子里扒捡出个头小的扔进堂里,忙笑着对谭璇道。

  “行,再去藕田买点藕,今晚让张嫂炖新藕排骨汤喝!”看着眼前一片丰收之景, 谭璇心头十分舒适。

  ……

  “老爷, 这是夫人的书信。”

  几天后前往平江接人的山竹欢天喜地返回, 人没接着却带了好消息,明锦又怀上身孕快三个月了因胎相不太稳当不能颠簸, 因而没法一起来阳江和谭璇团聚。

  谭璇得知明锦怀孕的消息有些惊讶, 计划中夫妻两人没打算再要孩子的,三孩的到来是意外惊喜。

  高兴的同时不免有点遗憾, 孩子两岁前得和妻小暂时分居了。

  山竹觑了眼眉目带笑的自家老爷,难为情地摸摸后脑勺皱巴着脸,试探性的问:“老爷,您看冬梅如何安置?”

  刚到阳江只顾着说喜事,还未来得及讲夫人迫于老夫人的压力将跟前的贴身丫鬟冬梅给送阳江来了。

  “冬梅?夫人让她过来的?还是老夫人?”谭璇听说明锦身边的仆婢跟随山竹一起过来,以为明锦挂念他独自在外没人贴身伺候特意遣身边靠得住的仆从照料饮食起居,可发觉山竹神情不对脑海中瞬间猜到一种可能。

  “本来夫人想让李嬷嬷来的,可老夫人说夫人怀着身子,李嬷嬷是过来人通晓的多,夫人离不了她。又说老爷您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结果……结果夫人就让冬梅来了。”

  山竹本想说其实老夫人连人都给选好了,硬是被夫人以冬梅在老爷跟前侍奉时间长为由婉拒了。

  但犹豫再三还是憋在肚子里了,免得回去挨老婆数落。

  “夫人不在,内宅的事就交给依夏,人交给她让她看着办吧。不过冬梅毕竟伺候夫人两三年了,小姑娘不错别难为人家。”除了明锦,凭来的是谁对自己没一点作用,谭璇交代完便将此事抛开回书房看家书。

  为让明锦安心养胎不胡思乱想,特意写了封表真心的书信让人给送回去。

  随着莲藕陆续上市,加之整个江南都表莲藕,市场决定价格藕价不怎么理想,谭璇核查过卷宗后,发现现今完好的湖泊沼泽地数俩较十年前竟然减少了近十分之一,若不是近两年由于修筑江堤的缘故人为破坏的更多。

  为防止此种现象继续恶化以及增加百姓收入,谭璇计划将在档的湖泊重新分编归簿,并且实行责任制法子,一旦发现哪个镇上的湖泊被围截,里正村保担责。

  当然湖泊自然不会闲置,浅水沼泽种植莲藕和菱角,深水湖泊除担负蓄洪灌溉外功能外在里面养殖鱼虾蟹贝等水产品。

  但想法过分美好现实时常是残酷的,即便江城为九州通衢水路顺畅莲藕可以销往北地西南等地域,可耐不住运输成本高菜贩子一般都会将价钱往低了压,刨除人工只落下几个辛苦钱。

  想让百姓配合官府对士绅进行监督必须得让他们得到实惠,那样大家才有动力。

  初级原产品远远没加工过的商品获利高,江城的藕虽然出了名的好吃,藕汤更是闻名华朝,但手工藕粉的名气却远不如平江,藕粉保存时间长价钱比寻常糕点还要贵,假若阳江藕粉的招牌打出去,还愁藕田里莲藕的销路吗。

  任何事努力尝试过才有资格选择继续还是放弃,于是谭璇决定趁莲藕成熟之季,张贴告示鼓励百姓花心思制作藕粉。

  并派衙役到江城售卖藕粉的商号购置别家的东西,回来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争取也能做出清香扑鼻色泽纯正的藕粉来,既然自己的藕节没问题,那一定是手艺不到家。

  待事情进展顺利,明年二三月份便可以试着加大莲藕种植面积,过几年就可以完全推广开来。

  大江江堤工期朝廷赶得紧,十月底已差不多到收尾阶段,只等工部官员前来验收。

  作为国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江城知府尤为重视,向辖区各个县衙下发公文命令县衙属官近阶段到江堤亲自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