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江成河也笑嘻嘻道:“既然去,咱们三兄弟就一起去。”
于是,老少两辈人穿了大衣,一起出了门。
没等他们走到王利群家,就看见路上有人陆陆续续往那边走,隐约听到有人嘀咕:“……大老婆……小老婆……”
王利军和王利民交换了一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果然,进门就看见,王召国竟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把儿子王强,还有孙子王朋都带了回来。
成江成河比成海快,特别是成河,仗着身体灵活,三两下从人缝中钻进去,看清了情况立刻又挤了出来,然后,跟大哥二哥交待一声,就把脚往家跑:“大奶奶不好,我叫上秦戎去接郑爷爷。”
原本已经见起色的大奶奶李氏,因为‘丈夫’突然回归,急火攻心,病情急转直下,一阵猛咳之后,吐出几口血痰。
郑秋实赶了过来,却没再开方子,出来后,只交待,“准备准备吧!”
王强和儿子已经不见人影,只剩下苍老的王召国坐在堂屋,听到郑秋实这句交待,脸色灰白一片。
王利群将郑秋实送出门,还没回头,成峰成岭哥俩已经把王召国架出了家门:“你走吧!别再来了!”
王利群眼珠子通红,怒骂道:“混账!”
成峰成岭哥俩垂着头不回嘴,去也站在门口堵着,谁也不肯相让。
王召国嘴唇哆嗦着,看着王利群……他这次带着小儿子小孙子回来,也只是想着带这一支儿孙拜拜祖宗,认认门,将来死了也能埋进祖坟,落叶归根。谁成想,李氏竟……如此!唉!
王利群却不肯看他,垂着眼,好一会儿才几乎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我会给你养老送终。”言下之意是,其他的就不用提了!
“你,你也……”王召国想质问,可莫名地觉得心虚,竟是问不出口。
看看儿子,再看一眼孙子们身后的老宅……当年,他和李氏就在这个地方拜了花堂。
迎亲过门时的唢呐鞭炮声,恍在耳边;蒙头红下,新娘子娇羞的笑靥犹在眼前……
王召国木然地一步步走着,背向着老宅的方向,不知什么时候,脸上已经滚下两行浊泪。
王利民骑着摩托车带着王建国,一起追到村口,才追上王召国。
王建国看着大哥脸上的泪,也不知如何劝,只能装作不见,拉住王召国的手道:“大哥,去我那边坐坐吧?”
王召国木木地转身,抬头,看着王建国苍老的脸,好一会儿才道:“……是我对不住她啊!”
他对不住的是谁,其实都知道。为什么对不住,也是人尽皆知。却已经谁也不在乎,他这句话……一句轻飘飘的‘对不住’,怎能补偿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韶华?更何况,还有养老、抚幼,连弟弟都是李氏一手带大!
王建国无言,只能别开眼。
王利民上前,替自家老爹解了尴尬:“大爷你回去,我送您吧。”
说完,又回头看王建国,王建国连忙道:“我自己回去,你去送送……路上小心,早去早回!”
王召国看着自己唯一的亲弟弟,嘴唇哆嗦着,道:“我……若是,给我个信儿,我一定赶回来见她一面。”
这话,谁也没有应声,王利民搀扶着他坐上摩托车,王建国干脆又撇开眼,不再看他。
王召国看看自己的亲弟弟,又看看自己的亲侄子……却最终只能叹息一样:“走吧!”
这一去,再不用回头!
第七百九十四章
李氏的身体本就接近油尽灯枯,被郑秋实和小秋师徒俩联手用药物挽救回来一点点,却不想被带着在外边生的孩子回来的王召国给气狠了,当场就不好了。急急忙忙又把郑秋实从县城请过来看诊,却也已经没了回天之力。
只道:“其他药不用吃了,只用那支老参炖汤,或能过了初五。”
旧俗,过年有老人过世不吉,连丧事都不能办,就立刻下葬。只有过了正月初五,也就是俗称的‘破五日’,才能搭丧棚,按风俗办丧事。
还有个说法是正月十七之前丧事都不吉,可李氏的情况如此,实在是撑不到十七了,能撑过破五,又有小秋拿出来的野山参,郑秋实也只有七八成的把握,这才说了个‘或可’。
一听这话,成岭娘任世霞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哇地一声哭出来。李氏虽然自己受了一辈子苦,却仍旧是个宽容良善的婆婆,待任世霞真如闺女一般,任世霞嫁进门三十多年,婆媳俩从没红过脸,感情真是堪比亲娘。一说老太太不中用了,这儿媳妇哭得比儿子还痛的,大概也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