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讲价的阶段,小秋不说话了,换了秦戎开口:“五千?太高了。秋儿,走吧。”
小秋倒是有些恋恋不舍,虽然跟着秦戎转身要离开,眼睛却一直看着被小贩拿在手中的玉璜。
那小贩抻了片刻,见这一对小年轻说走竟然真就走了,即便那小姑娘很有些不舍,也没有停下来……如此一来,他就确定,这两个人还是男生说了算啊。
于是,在两个人即将走出他视线的时候,小贩儿开口大声道:“你们两个看好了,也别一句不合转身就走啊,好东西不常见,见着了就别错过,价钱上可以商量嘛……”
本就有些不舍的小秋听到这话就停住了脚步,还偷偷地扯了扯秦戎的衣角,秦戎回头看了她一眼,有些不耐地陪着她转了回来。
等他们两个人再回来,讨价还价的主动就握在了秦戎手中。小贩儿是漫天要价,秦戎就来个就地还钱,一番你来我往,最后,议定价格为六百块。
六百块,搁两千年后不算啥了,平平常常出去吃顿饭都不止这个数了,可在八十年代中期,普遍工资水平都在百元以内的年代,六百块钱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眼看着两个二十来岁的小孩子,眼睛不眨地拿出六百块钱来,足可以确定他们的家庭条件很不错了,应该是富贵之家出来的孩子。
秦戎还不太满意,犹豫着:“六百,还是有些高了……”
小秋却在这时扯了扯秦戎的袖子,低声道:“也差不多了……”
回头,她就对那小贩笑道:“大叔,你这东西我哥还嫌贵呢,你再给点儿搭头呗。”
说着话,她将小贩儿用来压摆摊儿布料的几块残损玉片拿在手中,笑嘻嘻道:“这几块东西破成这样也不值什么钱了,我正好学着自己做小物件儿,将就着能拿来练手了……”
小贩儿其实很满意六百块卖出那块‘汉玉璜’的,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块东西根本不是汉玉,搁在古代甚至不能称为玉,而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在市场上的‘独山玉’,通透的质地和沁色都是药水做上去的……他的成本连六十都没有,不过一二十块钱。
几块压摊角的破烂儿他本来也没看在眼里,可看着被小秋拿在手里,秉持着能挣一分算一分的理念,他还是立刻开口道:“那东西哪能白搭啊,那是战国的玉玦,即便有些残损,也不能白搭啊……”
秦戎脸色不太好看了,拉了小秋一把,道:“算了,到别处看看吧。”
小贩儿一看这架势,就怕到手的鸭子飞了,连忙改口道:“你怎么也得给我个本钱吧,这样,这几块玉玦也给我六百,算我们交个朋友……哎,哎,别走,别走,给我五百……”
秦戎拉着小秋作势要走,听到这话,回头丢下一句:“给你加一百块,行就行,不行就拉倒。”
最后,秦戎和小秋花七百块把‘汉玉璜’和几块残损的战国玉玦都买了下来。
离开小摊,小秋就将那块汉玉璜丢给了秦戎,只把几块残损的战国玉玦握在手中把玩:“嘿嘿,有了这几块东西,今儿算是不虚此行了。”
这几块还真让那个小贩儿蒙对了,真是玉玦,而且应该是一对儿。但年代不是战国的,据小秋不太丰富的古玩知识推测,更像是商甚至之前的物件儿,因为年代久远,失于温养,玉质失了温润通透,但大体形制还能拼凑出来,器型比较大,直径大约在十几厘米,比商代常见的玉玦器型大。至于周、汉之后,玉玦器型更小,而且花纹质地都不对,所以,小秋作出商、商前的年代判断。
第九百三十二章
秦戎瞥一眼小秋手中的几块颜色黯淡、质地粗糙的东西,道:“这样了,再没办法温养回来了吧?”
玉质失了温养,会失去光泽,通透感也会渐渐消失。有一些古玉,经过把玩温养,还能养回来,重新变得水润通透,光泽温润。但有的却因为损伤太重,失去了温养的价值,就像小秋手上这几块破碎的东西,让秦戎看,是已经毫无价值了的。
小秋却毫不担心,自从碰到这几块玉,大青花那货都按捺不住要蹦出来了好嘛,温养算什么,大青花的修复功能一出,碎成几块的玉玦都能复原。
这也是让小秋想不太通的地方,之前她买的两块玉借着书包的障眼法,丢进大青花,那货竟然给修复了……而且,这个修复和给人疗伤不一样,不但不会损耗,还有补益功能,也不知道古玉古玩内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对大青花来说很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