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人不可貌相啊,真是看不出来这么狠啊……”
李秀英一张老脸黑了变红,红了又黑,终于撑不住了,噗通一声躺在地上,拍腿打掌地嚎啕大哭起来:“你们这些不孝的东西啊,你们这是咒着你娘我死啊……”
王爱巧对小冬下黑手,毕竟没被当场抓住,被李秀英一通哭闹撒泼,要死要活的,也只好暂时作罢。
只是,从那天开始,王爱巧一出门,就被人指指点点地议论,却又不得不上工——麦收农忙时节,没病没灾的,想请假在家里躲着,队里也不准啊——王爱巧只能咬着牙低着头捱着,心里对二嫂和那几个小崽子的恨意却更深了。
如火似荼的麦收过去,队里放了两天假,给大伙儿歇一歇,缓口气。王利民却顾不上休息,他立刻用车子推了几车红黏土,并一车子碎麦秸回来,给自家的两间土坯房修屋顶。
去年腊月里的地震,小秋家房子受了点损伤,墙角裂了道缝儿,但大架无碍,不妨碍居住。一开春,王利民已经泥了一遍墙皮,这会儿抽了功夫给屋顶加点儿草,再泥一遍。要不然,即将到来的雨季里,就可能漏雨。
王利民自己准备了一天,王利军和刘春生、二牤子、于东红等五六个人过来帮忙,一天就把小秋家屋顶修缮完成。修过的屋顶,加了一层苇箔,上一层泥。再加一层茅子草苫子,又上了一层泥,虽然没挂瓦片,却厚实隔热,也不担心漏雨了,就是看上去,也齐整光洁了许多。
小秋家屋顶修的及时,只过了四五天,就是接连两场大雨,小秋家的屋子虽然低矮简陋,却没有漏雨……这让小秋想起一句话‘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大雨的降临,标识着夏天真正到来,又过了一个月的,期末考试后,就是暑假。
小秋毫不意外地考了整个小学唯一的双百分。就连半路里插班的小夏竟然也考了数学82,语文79的好成绩,在班里排名居然仅次于第一名三分,得了个第二名。
这成绩一出来,即便不怎么在意孩子学习成绩的村里,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王利民宋秀莲欢喜不已不说,小秋小夏姐俩就成了很多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一边打着自己孩子,一边骂‘咋不跟人家小秋小夏学学’,生生给小姐俩拉了不少仇恨。
农村里因为放半个月麦收假和二十天秋收假,暑假就被压缩的短一些,只有四十天,八月二十号就开学。
在小秋放假前,吴戈和秦戎就放了暑假,在他们俩的积极要求下,被吴海港送到了小秋村里,不过鉴于小秋家的实际情况,两个小子跟着廖辰住在学校,然后睁开眼睛洗把脸,就和宋秀菊小秋小夏一起回家吃饭。
用吴海港的话说,送这俩小子下村,就是让他们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让王利民尽管放手操练,别留手。
等小学放了暑假,宋秀菊休整两日,就带了行李回了家。廖辰也要回家看望父亲,还要去县里半点儿事儿,村里安排了骡车,将他们并王校长一起送到镇上去。
如此一来,小秋小夏回家居住,吴戈和秦戎也被安排到王利军家,与成河成江哥几个住在一处,几个小子本就熟识,这一处住着,自然更加熟稔和亲近了。
入了伏,地里的活没那么忙了,农民们每天上工就是锄草拔草,然后给地瓜翻秧儿。有时候下雨就会歇工,然后王利民就在屋后的自留地菜园子里忙乎,也带着成海成江几个寻沟渠拦坝逮鱼。
吴戈和秦戎过来后,很快就跟成海成江成河哥仨混熟了,每天一早陪着小秋去打野菜后,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跟着成海哥仨混了,天天下湾下河的,不几天,就晒黑了好几个色度。若不是穿的衣服齐整没有补丁,乍一看,混在村中孩子们堆里都不咋显眼了。
到了傍晚,吴戈秦戎和小秋小夏把挖的野菜送回家,饭也顾不得吃,就拿个罐头瓶子,又匆匆出门了。
第九十三章
三合村绿化挺好,房前屋后、沟渠河沿、田边地头,种着不少树木。村子周边又有一匝杂木树林,槐树、柳树、榆树,并少量的桑树、棠梨之类的杂果树。到了夏季,林子里树木蓊郁,太阳刚下山,林子里已经暗下来。
小秋带着小夏与村里的大大小小许多孩子一起,脚步急匆匆来到就近的林子里。
村里的孩子都是好手,借着渐渐暗淡的天光,盯着树底下细细搜寻,仅仅豆粒大小,甚至比芝麻粒儿大不了多少的洞,也逃不了孩子们的火眼金睛,他们手里都捏着个小木棍儿,一旦看见小洞穴,就拿小木棍儿轻轻捅那么一下子,那极小的洞口就哗啦一下子塌陷下去,成为一个比手指稍粗的‘大洞’,然后只需用小木棍儿伸到洞中,大胆的会直接把手指伸进去,眨眼,就能钓上一直金铜色、胖滚滚的知了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