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气得笑了:“不是不生气,是根本不知道吧?!”
秦戎尴尬地笑笑,不再说话。吴戈却回过头来,狐疑地看看秦戎,道:“你们俩有什么话不能给人听到?”
小秋回头给了他一个白眼儿,笑谑道:“我在说,待会儿你们好好卖力打鱼,等你们回去时,也给李阿姨带些我鱼回去尝鲜!”
他们这一趟来三合村可是瞒着家里的,拿鱼回去,岂不漏了馅儿?
“不用,不用……”吴戈下意识地就开口拒绝。
秦戎却笑着道:“也好,还有咱们一起捡的秕子花生,也带一点儿,李希妈妈爱吃生花生,那种不成实的小花生最好,吃起来比较甜。”
一听他这么说,吴戈也转圜过来,讨得老妈欢欣,以后再出门也不用做贼了。于是,连忙附和道:“对,对,咱们再去摘一点儿嫩地瓜叶尖儿,妈妈奶奶都爱吃地瓜尖儿扒拉子。”
扒拉子就是蒸菜,用鲜嫩菜叶拌少量面粉(或玉米面儿)上锅蒸熟,蘸调味汁吃。饥饿年代是填饱肚子的吃法,如今不饿肚子了,这道小食就成了一种别致的吃法。
第一百一十二章
村里人肚子缺油水,没几个爱吃这东西,倒是城里人有些爱这口儿的。
小秋是重生之人,经历过后世全民小康的日子,那会儿的人不但讲究低油低脂,还有好些人推崇素食,而用鲜嫩菜叶加少量面粉制作的蒸菜,就成了崇尚健康自然的首选之物,成了许多高档酒店的保留菜式。
小秋也爱吃,对这个自然又发言权,立刻道:“李阿姨爱吃扒拉子好办,那就再去采些嫩胡萝卜缨子,那个蒸扒拉子也好吃的。”
秋收的时候,胡萝卜还小的很,最大的也不过小手指粗细,也不好吃。倒是萝卜缨儿长得幼嫩,挑着密集的地方薅一些出来,还能起到间苗的作用,并不妨碍收成。
小秋不理两个小子之间的眉来眼去,转而分了些精力,关注在自家小姨身上。宋秀菊是个安静的姑娘,平日里,都不怎么凑热闹的,今天却很早就起身准备,来围观捕鱼……
而且,即便宋秀菊很隐晦,小秋也从一些细节注意到,她一早起来洗了头发,还难得的围了那条玻璃丝纱巾——这还是小舅舅难得去一趟地区出差,给小姨买回来的,淡粉白的颜色,有一些白色的小花,粉粉的半透明的纱巾很衬宋秀菊白皙的皮肤。只不过,这纱巾村子里是头一份,宋秀菊觉得戴它有些出风头,就一直没戴,之前一直放在箱子里的。
看得出,宋秀菊对廖辰有些心动——也是,廖辰生成那样,天天在眼前晃悠,不心动才不正常。
只不过,从今天早上廖辰的反应,小秋还看不出他对自家小姨有任何不同,甚至,隐隐地她能感受到廖辰对宋秀菊的一种敬而远之。廖辰可能不讨厌宋秀菊,但绝对没什么男女之思,非分之想!
唉,自古多情最为无情伤。只希望,自家小姨只是一时好感,没有情根深种什么的,免得一场伤心。
全村老少齐出动,两抬大网,有村里的青壮汉子们轮番抬着,在河塘里巡回。沉静多年的水塘被搅了个天翻地覆、底儿朝天。塘泥被搅动起来,浑浊了池水,一条条积年生长的大鱼,被从池底、水草丛中发掘出来,兜进网里,做着最后的无谓的挣扎……
老少妇孺站在岸上,同样群情激动,不时有大鱼被小伙子们抛上岸,引来人群的轰动和一声声欢呼!
宋秀菊虽然目光不时地看向人群中最耀眼的廖辰,却仍旧没忽略了小夏,一手一个,分别抓着小夏和小夏的好朋友刘小芳。
小秋不用照顾妹妹,小冬有点儿伤风,宋秀莲就没带他来河边,于是乐得自在,拽着一只水桶,避开汹涌的人群,在转场后的河塘边,捡拾一些没人要的小鱼小虾。
因为大网捕捞了好些大鱼,今儿的人们都变得挑剔起来,平日里还颇受欢迎的小鱼小虾没人再看在眼里,即便被网带上来,也是随手扔在岸边,没人捡拾。
小秋却喜欢这些小鱼小虾,她们家因为养蚯蚓,之前挖的水池子又扩大了一些,也加深了一些,弄些小鱼放进去正正好,随时能够吃鲜鱼汤。死了的,小秋还可以收进青花碗里,青花碗有保鲜功能,放个十天半月拿出来,也不必担心腐坏掉。
捡小鱼虾捡的嗨皮,小秋不知不觉远离了人群,来到一丛茂盛的蒲草旁。
她直起腰,才发现,蒲草旁蹲着个小小子,不是别人,竟是她三婶家的堂弟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