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完这些,宋秀菊就询问小秋:“墙纸买了么?”
小秋就嘿嘿笑起来:“我就想着发上面糊墙,结果小姨就跟我想一块去了!”
见她两个嘿嘿地笑,宋秀莲都不由地跟着笑起来。
因为宋秀莲坐月子,还有小兄弟不能惊动,小秋也没打算大动干戈,就打了一点点浆糊,和宋秀菊配合着,把炕围子糊了糊,用的是堂大伯王利群给的报纸——大队里订的报纸,也没人看,都被大伯锁着,年底大队部成员分一分糊墙。小秋家因为与王利群家走的比较近,每年也能沾沾光得一点儿。
糊完墙还不到晌午,小秋就去放杂粮的地方,收拾了好几种杂粮出来:红豆、趴豆、红枣。红豆趴豆用来蒸豆包,需要泡一泡煮熟用。红枣用来蒸枣糕和年糕,需要挑一挑,再过一遍热水,去去苦味儿。
见小秋收拾这些,宋秀菊就提醒道:“你姥娘准备了年糕,你先不用蒸了,等你姥娘蒸好了就送来了。”
小秋也就笑嘻嘻应了,把刚刚正要拿出来的黍子面,解开口袋,一翻手收了起来。黍子面儿蒸出来的年糕是黄色的,不如糯米面粘度大,却自有一股特有的清香气,小秋就喜欢这个味儿,只不过黍子产量低,老百姓种的都不多,只是习惯地种一点儿,过年应景罢了。小秋如今有了条件,自然要给自己谋点儿福利。
泡上豆子红枣,小秋就毫不犹豫地抓了一只母鸡出来,在一只瓷碗里放了一撮盐,然后,一手捏着鸡头,一手抓着菜刀……手起刀落,那母鸡只略略挣扎了一两下子,就交待了。
一个八岁的孩子,如此冷静、如此利落地杀鸡……实在是……诡异!
连站在屋门里的宋秀菊,都捂着嘴发不出声音来。她心里隐隐有些怪异感,院子里杀鸡的这个人,真的是那个懂事却娇弱的小外甥女么?她怎么觉得自己看见一个历经世事、万事不慌张的成年人呢?真的,小秋那份淡定、冷静、不慌不忙,简直让她一度怀疑,是不是看见了自己母亲,宋家老太太钟玉琴!
小秋专注杀鸡,宋秀菊则专注在对小外甥女的惊叹、崇拜上,谁也没注意到,篱笆门被人从外头推开了,王爱巧横冲直撞地走进来,踏进院子,就开口呼喝道:“小秋个死妮子出来,你把我做鞋的布藏到哪里了?……啊……你……”
小秋闻声起身,一手握着菜刀垂在身侧,刀刃上尚有一线腥红的血缓缓淌下来,啪嗒一声落在地上!
她的目光那么冷,那么黑,就像无底的深渊、寒潭,没有半点儿温度,也没有半点儿波澜,那么定定地对上你……瞬间夺去你的心魄!
王爱巧就是那种浮躁飘忽的心性,半点儿根没有的,一对上这么一双眸子,瞬间忘了恼火愤怒,只觉得仿佛一盆冰水兜头浇下来,让她浑身冰冷,牙关发紧,不可控制地打起了寒颤!
“你……你别,别过来啊……”王爱巧气冲冲跑过来,竟没进屋门,就被吓得失了颜色,转眼,就落荒而去,仿佛身后有鬼在追!
“咦?就这么跑了?”小秋不明所以地愣怔了一瞬,回头看向宋秀菊,摊摊手心,没心没肺地笑笑:“小姨,你说这人是不是有病啊?……不但有病,还是病的不轻!”
小秋自问自答一番,就将突然跑来又跑走的王爱巧丢到一边去了。她心里盘算着,一定要弄点儿鸡肉收起来试试,要是能够复制鸡肉就好了……哪怕一天复制一根鸡腿儿呢,也够给娘熬鸡汤喝了。
兴冲冲地打着小算盘,小秋端起鸡血碗,拎了母鸡,往屋门口走过来。
一进屋门,就听到宋秀莲埋怨道:“你个孩子,咋就一声不吭地把鸡给杀了呢?那么好的母鸡,留着下蛋不好么?”
第十三章
小秋又不是真的八岁孩子,脸皮早就磨得刀枪不入了,将鸡放在门口的脸盆里,脚步轻快地走到里屋门口,挑起门帘子,探进头去,嘻嘻笑道:“娘啊,就知道我吭声你得拦着,我才直接下手的!你就别心疼一只鸡了,你就只想想,喝了鸡汤,你的奶水好了,弟弟才能尽快壮实起来呢!等我弟弟长成健壮高大的大小伙子,别说一只鸡,多少只鸡也能孝顺你哈。”
说着话,还对宋秀莲做了个鬼脸,逗得宋秀莲扑哧一声就笑了。她才撤身出来,舀了开水去门口的脸盆里烫鸡拔毛……
刚刚小秋杀鸡的利落劲儿着实刺激到了宋秀菊,她下意识地走到炕沿边,靠在那里,没有立刻跟着小秋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