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指望她帮她拎一桶水回去?她在家里也没提过整桶的水呢!再说,就她目前的小细胳膊小细腿儿的,干点儿零碎活儿行,这种吃力的活可不敢做,万一伤了骨头不长个是小事,留下病根儿都是可能的,要知道,满满一桶水可是五十斤!她个小人儿也刚刚六十斤重呢!
石大妈一出门,就遇上拎着一只水桶来提水的秦大妈,她朝身后撇撇嘴道:“你还说他们家孩子多勤快多懂事……我拎了两只桶,也没说帮我一下。”
与这位在一个院子里住了小二十年,彼此什么脾气都再清楚不过,石大妈这话,秦大妈也就听听,并不怎么当真,含糊着笑笑,让她过去,自己抬脚进了小秋家门。
“秦奶奶!”小秋对这位慈祥的大妈就热情多了,一见面就笑着叫人。
秦大妈的目光一转,见只有小秋一个人,就问道:“你小舅和哥哥们都不在家?”
小秋笑着点头:“小舅学校里有事,哥哥们也出去玩了,就我一个在家。”
“哦!”这就难怪了,人家小姑娘瘦伶伶的一个小人儿,那位还指望人家帮她拎水桶?也不看小姑娘着细胳膊细腿儿的能不能拎动啊!
秦大妈脸上的笑深了些,一边打了大半桶水拎着往外走,看见井台下放着的满满一桶水,撇了撇嘴。
这天,没有热情帮忙的小伙子,秦大妈来回打了三四趟水。石大妈艰难地拎了两桶水回去,就瘫在椅子上动弹不得了,拿着蒲扇呼呼扇风,看秦大妈一趟趟来回,忍不住嘲讽道:“你一次打满些,也省得来来回回溜腿儿!”
石大妈却笑道:“我比不得你那么瘦,我这体格……医生也说了,得多活动活动,省得再胖了,容易得高血压。”
有了这两位大妈开头,后边又有一位姓王的大叔、一位姓张的阿姨过来打水,小秋也都笑着招呼了。那位阿姨的小小子叫小东,只有五岁,还没上学,也没去幼儿园,跟着过来提水,小秋拿了两块奶糖给他,小家伙怯生生地搂着妈妈的腿看她:“谢谢姐姐。”
张阿姨提了几趟水,第一趟小东还扯着妈妈的裤脚跟着,第二趟就与小秋熟了,主动叫“姐姐”!
小秋就拿出一片鸡蛋干出来,放在小碟子上招呼小东过去吃,一边对张阿姨道:“我弟弟也叫小冬,今年四岁!”
张阿姨低头看儿子,见小东正抬头看着她,征求她的意见,也就笑笑点头:“姐姐叫你,就去吧。”
街坊邻里住在一起,彼此往来亲近了,互相照应着更好,要不有句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再说,这个时代似乎对孩子们去邻居家吃东西并不约束,能吃‘百家饭’的孩子,似乎更加健康,也是孩子讨人喜欢的表现,家长往往并不觉得丢人,反而觉得脸上有光。
得了妈妈的允许,小东就啪嗒啪嗒跑过去,小秋拿毛巾帮他擦了手,让他捏着切成碎丁子的鸡蛋干吃。
这会儿的孩子很少又零嘴吃,小秋做的鸡蛋干又劲道入味,小东一吃就喜欢上了,一颗接一颗地往嘴里放,小嘴巴动啊动,腮帮子鼓鼓的,像动画片里贪吃的花栗鼠。
张阿姨拎着水走,见小东不动,她也不勉强,只叮嘱一句:“你在这里乖乖的,听姐姐话啊!”
小东呜呜地答应着,坐在小板凳上动都没动,继续垂下眼去吃鸡蛋干儿了。
那边,大叔大妈们来来往往的打水,小秋则继续洗衣服,一边跟吃鸡蛋干的小东说话,很快了解到小东爸爸姓陈,在铁路上班,因为跟车,经常三四天不回来,他就和妈妈姐姐在家。张阿姨是邮电局职工,小东姐姐叫小梅,上二年级了,今天去了姥姥家。
有了打水的人来人往,小秋又认识了好几位街坊。经过了解,邻居们大多是两家或者三家合住一个院子,像她们家独门独户的,还是独一份儿。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晃,太阳偏西,暑气渐消,打水的人也都回了家。
小秋看看井台上下免不了淋下的水迹,心想这是夏天,天气热,青砖井台也比较吸水,片刻也就干了。待到冬日,京城气温很低,淋了水不等干就会结冰,届时,井台上下结一片冰,极容易打滑,可就危险了。
心里琢磨着,她围着井台转了几圈,暗暗琢磨着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大门口自行车铃响,却是秦戎和吴戈回来了。
这回,吴戈和秦戎带回来二十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