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小村女_作者:红小酥(470)

  旁边有人也后悔没动动心思,这几个人看着就都是生茬子,居然没有一个要打开包装看一看米面的质量,就是给他们掺一部分生霉变味的米面,他们也不知道吧?

  也亏得这位只是想想,没有真的付诸实施,要不然,他就会知道,少年不可欺!

  第三百六十三章

  等他们拉上米面回到厂里,大伙儿帮着常宏伟已经做好了午饭。熬了一锅绿豆汤,炒了一大盆黄瓜炒鸡蛋,大块的鸡蛋黄灿灿的,在这时候也算是难得的好菜了。

  车一停,小秋就招呼人先吃饭,吃饱了再卸车。

  大家围拢在一张大桌子周围,一人一只碗盛着晾的温热的绿豆汤,桌子上摆着一盆黄瓜鸡蛋,和几碗腌咸菜。玉米面大饼子烙的一面焦黄的饹馇,咬一口酥脆喷香。

  一说开动,众多小伙子就如群狼下山,大家伙儿也都没人说话了,一个个运筷如飞,一手抓着饼子,一手夹菜,咬一大口饼子吃一大口菜……

  小秋小口慢咽的半个饼子没吃下去,唐伟光第三个饼子已经快吃完了……

  一顿风卷残云,盆光、碗光、锅也光了,‘三光政策’执行的很彻底很到位。

  最后端起绿豆汤填填缝儿,众人这才心满意足地叹口气,或者打个饱嗝,然后起身,七手八脚地把碗筷收拾了。

  秦戎低头问小秋:“吃饱了么?”他注意到了,小秋只吃了半个饼子喝了一碗汤,菜基本没动。

  小秋很想说一句,她是没抢上,没等她夹两筷子,盆子里的菜都见底了!

  不过,她也理解眼前的这一幕,年轻小伙子,又每天干许多体力活,消耗大吃得自然也就多。再一个,这时候的人吃肉少,肚子里油水不足,自然容易饿。

  她在心里盘算,要不要在院子里养头猪?

  转念,她就把这个想法否定了。养猪的出产期太长,指着养猪吃猪肉……太不现实了。

  因为拉着一车米面,车上盖了防水篷布的。

  等篷布一掀开,大伙儿一见着满满一大车兜子的面粉大米,真是又惊又喜,各人都不用张罗,就主动往车上爬,去卸车了。看他们那带着紧张的兴奋劲儿,好像卸晚了,米面就会飞走一样。

  一下子搞到这么多大米白面,众人都吃惊,却只是表达着喜悦,没有哪个多嘴询问米面的来源,只自觉地分好工,有序地把一袋一袋大米白面卸下车,搬进指定的充当仓库的房间里,整整齐齐地码好。

  卸完车,小秋指着房间角落的一桶油道:“这是十斤油,再搬上一袋大米一袋白面,大伙儿帮把手帮搬到厨房里去,还有昨天领的五十斤玉米面……常师傅,你也做了几天饭了,心里也该有个数了,这些东西,你估摸着能吃几天?”前头看着人搬走了米面和油,小秋就转头询问常宏伟。

  常宏伟还真是有心的,垂着眼略算了片刻,很快就报了个数:“前几天,咱们每天差不多消耗六到七斤面,吃大米的话,大概比白面消耗的稍多些,玉米面消耗的也稍多……这米面加起来也有一百四十多斤了,毛算着差不多能吃二十天吧。”

  小秋点点头:“那就暂定这个数,吃吃看,多退少补吧。”

  常宏伟却坦然一笑,道:“够的,够的,咱们做的菜硬实,这么些米面,二十天只会剩,不会差的。”

  小秋笑笑,一边拿了账簿子递给常师傅,一边道:“大家伙儿干活累,吃不饱可不行。油啊肉啊稀罕,咱们没办法顿顿吃,但饭得管饱!”

  却是小秋建立了一个粮油领取登记簿,原则上油定量,粮食管够吃,不过每次领取的时间、数量、人员,都需要做个登记,也好方便管理。

  这一番铺排缜密,考量周到,常师傅一边登记签字,一边在心里暗暗叹息,瞧瞧人家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咋就能这么周全周道呢?还有人家这气魄,这能力,前几天那么多人下乡也只收了些粗粮来,人家在这里运筹帷幄的,一转眼就捣腾回一车细粮来!生生让他这三十大几的老爷们儿也不得不心服口服啊!

  忙完粮食这一摊,小秋就不在厂里盯着了,让小石头每天早上和下午去卷棚胡同上课。

  略作休息,秦戎和田金民三人又出了门。

  吴戈却因为要去找叶三叔询问印刷和考驾证的事情,留了下来。

  小秋则直接带着小石头回卷棚胡同,顺路去了趟裁缝铺子,把她定做的门帘、窗帘、床围子都取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