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小村女_作者:红小酥(502)

  小秋哪里推托不得,从自己兜子里拿了两个马蹄火烧塞在老太太的箢子里,又小声道:“奶奶在这里等着,我回去跟街坊邻居们招呼一声,让他们来买煎饼呀!”

  转回来,秦戎和宋秀程都已经起了。

  小秋在路上已经向秦大妈石大妈等人做了些宣传,又撕了煎饼给他们尝,都说煎饼味儿正,要去买一点儿做早餐。

  第三百八十八章

  回到家,小秋又让秦戎跑一趟,去老太太那边买点儿煎饼——她倒不是可怜施舍,只是这年头难得遇上一个敢出门做小买卖买东西的,她就想着小小地鼓励鼓励。尽管,她很清楚,最多两年,农民进城卖菜的就会大有人在,各种各样的个体经营户也会从无到有,如雨后春笋一般,飞快地多起来,终会遍布全国城乡各个角落。

  廖辰大概是在火车上累坏了,早上没有起来,宋秀程也就提醒小秋三个别去打扰,让他安心休息一会。只把饭菜留在厨房里,让廖辰醒来自己吃就是了。

  声名远扬的S省名吃‘煎饼卷大葱’,其实并未普及全省,鲁北和胶东地区就以馒头为主食。鲁南鲁西地区吃煎饼的人比较多,所以,看着早餐桌上摆的黄灿灿的煎饼,吴戈和秦戎都觉得有些好奇。

  吴戈拿了一张,学着小秋的样子放了点儿泡菜卷着吃,一口下去,好一会儿才道:“味道还行,就是太难咬了,这东西牙口不好的可吃不了!”

  小秋笑着摇摇头,将手中的煎饼卷儿放进嘴里,又重新拿了一张,撕下一块,丢进面前的豆腐脑里,略略浸透一下,用筷子夹着送进嘴里,柔韧劲道的煎饼沾满了豆腐脑的卤汁,浓郁的米香搭配咸鲜的卤汁味道,煎饼韧性有所降低,咀嚼起来也不再费牙,还保留了适当的嚼劲,好吃的不得了。

  “农村里爱用野菜汤搭配煎饼,牙不好的小孩儿老人都能吃。”

  吴戈听得认真,随即学着小秋也撕了煎饼泡豆腐脑呢,又听到小秋后边一句……回头瞪了她一眼。

  不过,煎饼变成泡饼后,味道和口感,确实都不错!

  小秋吃完饭准备去医院,吴戈和秦戎也骑了车子陪她一起出门。

  将小秋送到医院门口,小秋下了车子,吴戈和秦戎则都只需微微侧身,就能用脚稳稳地支在地上。

  秦戎见小秋似有话说,就笑着道:“你放心学习吧,我们俩去厂子里转一趟,中午一定回卷棚胡同。”

  送走俩个人,小秋照旧给两个小的上课,自己复习,其间招呼廖辰吃了顿早午饭……一路忙到下午四点多,吴戈和秦戎回来,小秋才合上自己的课本。

  喝了两口水,吴戈就道:“我们在烤肉季定了地儿,与廖大哥说好了,咱们今晚去吃烤肉。”

  秦戎也道:“就当是咱们给廖大哥接风洗尘了。”

  小秋之前还想着在家里自己弄几个菜给廖辰接风,不过听吴戈秦戎这么一说,她立刻就放弃了自己动手的念头,高高兴兴跟着吴戈秦戎一起,直奔烤肉季饭馆儿。原因无他,主要是小秋太久没吃到烤肉了,这会儿可没有满大街的烧烤摊大排档。

  路上,吴戈和秦戎你一言我一句地给小秋介绍烤肉季的历史。据说这家店还是百年老号,创始于道光年间,曾经是京城三家最著名的烤肉店之一。

  七拐八绕的从胡同里穿行,突然,眼前出现一片宽广的湖面,湖水耀着日光,一片粼粼波光,荷叶叠翠、垂柳倒映,屋舍俨然,回头一看,不远处白塔耸立……小秋就明白,自己一不小心来了什刹海后海沿儿了。

  这会儿的后海还没有那些灯红酒绿、红尘三千,沿岸就是一些很普通的胡同院落,小秋不止一次看到有人将煤球堆在后海沿子上。

  他们来得早,到了餐厅的时候,还没有客人,吴戈秦戎就直接带着小秋上了二楼,进了一间临水的雅间。

  吴戈指着窗外对小秋道:“这个地方是燕京八景‘银锭观山’处,你别看这会儿没人,不多会儿就会坐满了,许多人来这里吃烤肉,就因为喜欢看窗外一片碧水,远望西山夕阳……”

  秦戎瞄了吴戈一眼,随即收回目光,拎起水壶给几人倒茶。

  吴戈之前可不怎么在乎这些,他一直称这些都是享乐主义……可今天,对上小秋,他却能够娓娓道来,头头是道……显然是做过功课,下过功夫的。

  没领会到银锭观山的美妙,小秋却也知道京师繁华地的一波碧水多么难得,特别是夏末初秋季节,微风从湖面轻轻吹过来,带着阵阵湿润润的清凉,夹一丝莲荷清香,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