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子还罢了,吴戈那冒失小子,着三不着两的,什么事儿指望他,年也过差了!”郑秋实毫不留情地数叨着,一边洗了手脸,过来给小秋帮忙。
原来,他也是‘君子远庖厨’的,可十多年下放生涯,一个人过日子,不学会做饭早饿死了。如今,他的厨艺不说多精湛,但家常菜色,擀个饼捏个饺子,都难不住他。
他这边还没坐下,就听得咚咚咚一阵响,吴戈在大门口咋呼:“开门!”
郑秋实递给小秋一个‘我怎么说的’的眼神,起身去开门:“来啦!来啦!臭小子,捶坏了门板,我让你爷老子拿皮带抽你!”
大门打开,吴戈直接挤开郑秋实进门,一边扬扬手中的篓子,一边斜了郑秋实一眼,道:“小秋啊,看我带了什么来?蒸了咱们今晚吃,不给某个为老不尊的吃哈……”
“你个臭小子还来劲儿了?知不知道什么叫尊老爱幼……”郑秋实作势脱鞋要打,吴戈哪里会等着挨打,话没说完,就脚底抹油溜进厨房去了。
遥遥地,他还在厨房里探出头来朝郑秋实叫嚣:“就知道倚老卖老,以大欺小……”
郑秋实话都不说了,直接将手中的鞋子甩过去,啪嗒打在厨房的墙上。吴戈在那边笑嘻嘻拍手嘲笑,小秋却笑得忍不住。这一老一小仿佛天生不对付,见了面就没有不吵吵的时候。
小秋伸手接吴戈手中的篓子,却被他抬手拦住:“你看看就行了,我去洗……这蟹钳子厉害着呢,夹上就是一道血口子……哦,还有这个,我们今天把这个月的账目结了,也跟陈东方他们说好了,开了学之后,咱们每周拢一次商品账。”
开了学,吴戈秦戎就是高二学生了,学业越来越繁重,小秋怕牵扯他们太多精力影响了学习成绩,于是三个人商量好了,平时上学没空去厂里,只在周末过去拢总算一遍账,跑一跑厂子对账收款。
另一边,明星画片第一批已经印刷出来,分别交给小石头、唐伟光和一个叫赵铭的往下分销。目前做的最好的就是电影院定点的小石头,每天都能出大几千张货。在百货公司市场蹲点的赵铭出的货少一些,一天也能出两三千张。倒是唐伟光,因为高校还没开学,销量一直没提上去,总共也就出了不到五千张。
第三百九十三章
不过,这个出货量已经让唐伟光很兴奋了,一周时间,他已经挣了二百多块钱了,差不多够他一年生活费了。挣了钱的喜悦兴奋,彻底让他摆脱了扭捏、怯懦,变得热心无比,据宋秀程说,这几天唐伟光正卯足了劲儿跑各大高校,发展各个学校的分销商呢!
不管各处销量如何,这一摊牵扯的精力倒是不太多,只要跟上潮流,争取拿到更多更好的剧照明星照,送到叶三叔那边排版印刷就可以了。
自从发现那位老太太卖煎饼之后,小秋又在街上陆续看到其他的小贩儿,有拎着篮子穿胡同卖鸡蛋的,有推着车子卖枣子的……更别说百货公司门口,渐渐地有了几个半固定的摊子,卖各种日用百货、鞋袜、布头,东西不多,买卖却不错,常常是摆上摊子没多会儿,东西就卖完了。
据小秋琢磨着,鸡蛋生意卖不了多长时间,顶多卖到春节,她就得提前想法子给陈东方他们几个安排活儿,不能留下人,却发不出工资来。
小秋一边收起账本,一边往篓子里看了一眼,随即惊喜道:“好大的……螃蟹!这蟹子好奇怪啊,怎么这么大钳子呀!”
篓子里装的是好大个的青蟹,墨绿色的蟹壳泛着幽光,绑扎固定的蟹钳子大而坚硬,如钢铁盔甲一般……这种蟹子,小秋上一辈子见过也吃过,是南方才有的品种。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南方的特产极少能运到北方来,城里人也没几个见过青蟹的,更何况刚刚从村子里出来的小秋?不认识才正常。
看着一脸‘惊奇’的小秋,吴戈笑呵呵道:“这个叫青蟹,浙江往南才有的东西。不过,这东西挺禁折腾的,从那边带过来三四天都不会死的。”
小秋听得认真,等吴戈说完,她跟着感叹道:“这家伙还真够奇形怪状的……我看,就这一个钳子也吃个半饱了!”
吴戈听了笑道:“那你就别吃钳子……这东西膏黄特别多,你待会儿吃那个就行了。”
秦戎撑好车子,关了门回来打圆场,他也不替吴戈辩解说情,只从书包里摸出一瓶酒来,递到郑秋实面前:“郑爷爷,今儿蒸螃蟹吃饺子,再小酌几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