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西稀罕的不行,拿着袋子就在心里盘算,回家就把月饼拿出来,她要这袋子,周末背着逛街去。
乔家有,吴家自然更少不了,还比乔家多出两包,是小秋为吴叔叔准备的,让吴戈想法子给还在休整没回家的吴海港捎去。
另外,小秋还准备了各处拜访用的。诸如叶三叔,诸如乔大哥,诸如各个有业务往来的工厂企业。分装好之后,交待给吴戈秦戎,逐一拜访过去。
转眼,到了中秋节的正日子。
这一天早就约好了,宋秀程、刘芳芳和廖辰放学都回来过节。郑秋实也说了,没有特殊情况也回来。倒是吴戈秦戎两个小子,平时不着家也就罢了,中秋节,吴海港又不能回家,他们俩只能回家陪爷爷奶奶过节。
不过,吴戈秦戎不在,陈东方三个并常宏伟爷俩却一起到卷棚胡同里来过节,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围了一大桌子,吃喝尽兴。
常宏伟还给小秋和小石头扎了两个应节的兔儿爷,摆在案子上,再摆上两块月饼几个果子,刘芳芳拉着小秋学古人玩拜月,小石头也嚷嚷着凑热闹,却被常宏伟呵斥住。
小秋也懵懵懂懂的,过后一问才知道,男孩子是不允许拜月的,因为旧时候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的风俗。
热热闹闹地过完中秋,第二天一早就下起了雨。雨势不大,却缠绵清冷,到处湿漉漉的凉飕飕的,令人不舒服。
秦戎吴戈穿了宽大的军用雨衣,骑着车子过来接小秋,小秋要打伞坐在吴戈身后,却被吴戈硬是也给她套了一件又宽又大的雨衣。
这雨衣太大,小秋穿上之后,帽子垂下来几乎看不见脸,更别说只到半截的手和悬空一截的下摆了。
好在,她坐吴戈的车做得多了,对吴戈车技和力气还是有信心的,不用她操心,吴戈大长腿一抬就上了车。
出了胡同口,走在旁边的秦戎突然道:“廖大哥倒是看不出来……”
吴戈点头应承着,小秋却蒙在鼓里,忍不住问:“廖大哥怎么了?”
即便他有海外关系,这会儿都79年末了,难道还要追究?还是廖叔叔的身体……毕竟,在小秋的印象中,廖辰父亲廖凯的身体曾一度极虚弱,险些撒手去了。
第四百四十五章
吴戈回头看了一眼秦戎,这才道:“你不用担心,是廖辰大哥……刚刚得到消息,说是刚刚换防上了前线。”
小秋愣了片刻,才转过弯儿来:“廖辰的大哥也是军人?”
这回换成秦戎替她解惑:“他在兵团也是部队编制,回来后,进了陆军……廖叔叔大概也是想让廖臻尽快站住脚吧!”
因为替大儿子打算,廖凯才将廖辰的大哥廖臻送上前线——‘功名只向马上取’,古今皆如是。
小秋默默地坐在车子上,心中不是不为廖辰叹息……可又如何呢?到底,廖臻也是廖凯的儿子,儿子回心转意,父亲软心原谅,也是人之常情吧!
国庆节前,她向邻里打听过两次如何订奶,却被告知订牛奶的名额很少,一般只有婴儿、病人老人才能争取到。因为有了石磨可以喝到豆浆,小秋也就没再纠结订奶的事。大概她向人打听的时候被廖辰听到了,然后,短短几天时间,刚刚进京一个月的廖辰,就替她弄到了订奶名额,而且不是短期(两个月以内的是短期,半年、一年的都是长期)名额,而是整年的订奶名额。有了这个名额,小秋每天就能喝到半斤牛奶了!
不是说师傅和小舅舅不关心她,只不过,廖辰的这份细心,如春雨一般,润物无声,让人特别温暖和欢喜。也是她将廖辰真心实意当做亲人的原因之一。
好吧,小秋也承认她自己的吃货属性,在拿到第一瓶牛奶后,她就在心里盘算,该再去弄个有盖子的密封容器来盛牛奶了。牛奶多了,可就不仅仅是纯鲜牛奶了,还可以制酸奶、奶豆腐、奶皮子、奶酪,再奢侈点儿,还能用牛奶蒸馒头、做面包、蒸牛奶鸡蛋羹……多少又好吃又营养又补钙的美食在向她招手呢!
试想,恰好投了她所好的廖辰,自然让小秋在意。
这一场雨下的时间不长,上午第二节课下课时,外边的雨已经停了,让一些厌倦课间操的同学很有些失望。
下午放学,小秋几个匆匆赶回家,因为这一天,邮电局的施工人员要来家里装电话——这会儿,能在家里装私人电话的可实在难得,打水的邻居听说了,一个传仨,很快,整个胡同的都知道了,人们纷纷赶过来看热闹的同时,也自然对这一家子又高看上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