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小村女_作者:红小酥(760)

  第二天一早,宋胜书雇了一辆赶脚的驴车,载了钟玉琴和小秋,一起往三合村去了。

  这一年,县城只有两辆吉普车,一辆是县里的领导坐,另一辆是武装部领导的。县供销社有一个七八辆车的车队,都是东风、解放这样的卡车,整个县里运送物资货物都是靠这些卡车。

  普通老百姓出门、运货,最多的还是畜力车,马车、骡车和毛驴车,牛车速度太慢,一般只在村子里运送粮食肥料什么的,稍远一些就比较少用了。

  路上,听赶车的老汉介绍,有些年轻力壮有牲口的人家联合起来成立了车队,一起在县城揽活跑货运,往地区、市里,甚至还跑过省城。

  小秋听得直咋舌,他们县到省城三百多公里,将近七百里路,赶驴车得跑几天啊!

  这么想着,她也就问出来了,那赶车老汉很有些与有荣焉,笑呵呵道:“说起来远,其实用不上几天,喂得好一些,空车跑四天三夜就到了。要是拉上货,五天四夜怎么也到了。”

  正在小秋惊叹的时候,宋胜书在旁边搭了话,道:“这么个用法儿,牲口可吃不消啊。连着使上一年,牲口可就废了。”

  牲口与人一样,干活太狠了,累得出了毛病,自然也就废了。

  那赶车的老汉连忙道:“都是自家的牲口,哪里有不心疼的啊?这种活儿也不是天天有,跑一趟回来,怎么也得好好养上十天半月,才能再接大活儿。有十天半个月,也就缓过来了。”

  一路闲话着,一个多少小时,也就到了三合村。

  听到动静,成江成河哥俩都跑出来接着,小夏小冬和成贵几个小的更是直接扑上来围住了小秋。这回没用赶车老汉和宋胜书动手,小秋的行李就被哥哥们搬了去,送进屋里。

  宋秀莲出来,叫了声小秋,却转而接着自家老爹老娘:“大热的天,你们怎么过来了?”

  说着,往后边看,没看见王利民,就问道:“他爹呢,不是说去接孩子,咋让你们老两个大热天地受累呢!”

  钟玉琴不了解情况,嗔怪地瞪了大女儿一眼,道:“他有事儿着急去忙,就让他去,我和你爹在家里反正无事,跑一趟怎么了,坐着车又不累。”

  听她这么说,宋秀莲也不再多说,只笑着招呼爹娘进家,宋胜书付了车费,打发了驴车离开,这才跟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进了门。

  几个月没见,成江成河似乎更成熟了些,特别是成河,个子比二哥还高出一指去,身坯子也壮实,颇有些虎背熊腰的。

  宋秀莲紧着招呼爹娘休息,小秋拿了几样吃的招呼几个小的吃,然后就跟二哥三哥说话。

  “听二叔说你昨天到,我本想去县城等你,是二哥说你这丫头爱吃鱼,不如在家等着,顺手去抡两网鱼……”个头长了,身坯子壮了,但说起话来,三哥成河还是那样爽直,有啥说啥。

  小秋一听就笑弯了眼:“抡网去了?打的鱼呢?”

  成江笑着摸摸小秋的头发,道:“二叔挖的池子又扩大了些,都在那里头养着呢……”

  小秋跳起来就往外走,果然,在老屋一侧挖的池子,如今已经扩大成十多个平方的小水面,里边涟漪水花不断,老远一看就知道有鱼。

  因为是沙板地,池水很清,走的近了,能够清晰地看到水中一条条青黑的鱼背。个头都不小,最大的一条差不多有一尺半长,是体型瘦长的草鱼,小秋估摸着,这条鱼怎么也有四五斤了。天然野生草鱼能长到四五斤,已经算是很不小了。

  晌午,小秋就做了两条鲤鱼,给姥姥姥爷吃。

  去地里干活的大伯大伯娘和成海两口子都回来了,也过来看了小秋。

  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秋家的人口不少,劳力却不多,王利民又专心做买卖,顾不上地里的活儿,所以,分了地之后,就把他们家的地都给了大伯娘家耕种,他们家都是整劳力,又有王利民的拖拉机帮着犁地耕地,麦收秋收时二哥三哥也放假,倒是把地种的很好,就是很辛苦,加上小秋爷爷奶奶那边的地,两个老人种不了,也给了大伯一家……十多口人的地,小二十亩,都有大房里耕种,辛苦可想而知,所以,大伯大伯娘和成海大哥都是又黑又瘦的,一脸辛苦。

  过年时,小秋也提议过,让大伯大伯娘专心帮着大哥成海养鸡、弄饲料,留几亩口粮地,其他的都包出去。可刚分了地,大伯大伯娘都干劲儿十足,舍不得把地包给别人,只担心地包给人后不知道爱惜地力,再收回来地给种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