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二月,天气渐暖,风吹在脸上,早没了寒冬腊月时的凛冽。
小秋和小夏身上仍旧穿着棉袄棉裤,顶着早春的阳光走了不多会儿,脑门鼻尖儿上已经出了一层细汗。
“真热啊!”小夏咋呼着就要解棉衣扣子,却被小秋制止了。
初春的气温还是比较低的,又是在出汗后,冒然解开衣服最容易受凉感冒了。她给小夏解开脖领子处的两个扣子,稍稍拉着棉衣透了透气,也就好了许多。
等两姐妹走出小道,来到大街上,看着车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小夏一下子来了精神,也顾不得热不热了,抬起小脚就跑。小秋也不拦她,却只拉着妹妹的小手不放,并带着小夏一直往百货公司走过去。
她们家除了老爹换了一件旧绒衣外,宋秀莲、她和小夏都还穿着棉衣棉鞋,她琢磨着,去百货公司看看,给娘几个买双单鞋。
县城百货公司的货品还算是比较全的。小夏进了门,就盯着副食柜台那边看,却并不吵闹。
小秋看着心里发酸,牵着妹妹的小手走过去,买了一斤鸡蛋糕。这时候的鸡蛋糕并不松软,因为存放的久了,质地变得硬而脆,但鸡蛋糕的香味儿很浓,是食材的原味儿,并不是香精和食品添加剂调出的味道。
小夏捧了一只鸡蛋糕在手中,咧着小嘴盯着看了好一会儿却不舍得吃,反而踮着脚举到了小秋面前:“姐姐吃!”
第六十七章
小秋很领情地咬了一小口,然后摸摸妹妹的头:“姐姐尝到了,很好吃啊,你快吃吧!剩下的这些,你带回去跟姥姥姥爷一起吃哈!”
小夏捧着鸡蛋糕,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小秋就领着她往服装布匹鞋帽等柜台走过去。
先是服装柜台,小秋只是扫了一眼就走过去了,实在是这个时候的百货公司没什么服装,就在架子上放着几套秋衣秋裤绒衣绒裤并内衣内裤之类的。
比较起来,布匹柜台的货品还算丰富,各种花色的棉布、条绒、平绒,还有几匹灰色、青色的咔叽布,另外在架子上单独摆着两三匹时髦的‘的确良’,这个是做衬衣用的,算是这个时代最时髦的东西,哪家的大闺女小媳妇能有一件的确良衬衣,那简直比后世穿世界品牌的限量版还自豪。
其实,的确良就是一种化纤布,优点是不易皱,不脱色。缺点却是一大堆,不够透气吸汗,不够舒适……
小秋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她的目光在几匹花色相对素淡的棉布上打转儿,心里盘算着,这一匹白底小紫花的棉布给娘做件衬衣一定好看;这边的小樱桃图案的棉布,给自己和小夏做裙子不错……
正盘算着,耳朵里就听到柜台里坐着的两名女售货员聊家常。
其中一个大脸盘梳着胡兰头的年轻女人道:“……你们家老大就快生了吧?这会儿坐月子倒是正好,不冷不热的……”
另一个容长脸的中年女人脸上却没有喜色,忧心忡忡道:“你是不知道,我正发愁呢!从过了年我就掂对着,怎么也得买些油吧,总不能让孩子坐月子还见不着点儿油星儿……她那个婆家穷的,还有五个孩子要养活,饭都吃不饱,根本什么都指望不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秋心里一动,也顾不上琢磨柜台上的花布了,就牵着小夏的手站到一旁角落里琢磨开了。
等了片刻,终于看见那个中年妇女放下手中的茶缸子,起身往外走:“小刘你看着些,我去趟厕所!”
小秋连忙牵着小夏的手跟了上去。这中年妇女走的是职工通道,平时是顾客止步的,也亏得小秋小夏个子小,没人注意到,就让她们钻了空子,跟着那中年妇女直接进了百货公司的后院。
后院里也有不少工作人员走动,小秋跟着那个妇女来到厕所附近的僻静处,才开口叫人:“阿姨,你刚刚说是想要买油是吗?”
这话要是大人说,中年妇女反而会有所防备,可一回头见是两个小丫头,大的不过十岁,小的也就四五岁,虽说两个丫头穿的很一般,但她没忽略大点儿的丫头背这个崭新的军用书包;小的那个手里捧着块鸡蛋糕吃得正香——这时候,可没有几户人家舍得给孩子买鸡蛋糕吃!
这说明,这俩孩子虽然穿的不好,家境却应该不错。
于是,这个中年妇女自行脑补之后,不但没嫌弃小孩子家乱搭话,反而回转身,笑着回答:“是啊。是不是你们家里有油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