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小村女_作者:红小酥(956)

  只是学习,大家还不至于太担心,关键是小秋学习太投入太努力的结果就是,她一天天消瘦下去,不是那种暴瘦,而是隔几天不见,肯定能看出她瘦了的那种,小脸儿本就不大,眼见着瘦的快摆不开眼睛鼻子了,让本就大的眼睛更明显,用乔西一句话说,就是‘只看到一双眼睛了’。脚腕子细的几乎与乔西的手腕相仿,手腕更不用说了,纤细地手腕常常抱着好几本大部头的书,让人看了忍不住担心,那手腕一不小心就会咔嚓一声,折掉!

  秦戎和成江与小秋在一起的时间最多,自然也是最先发现她异常的,他们两个都不是爱咋呼的人,互相通了个气之后,就默默观察着,除了沉迷学习,也没发现小秋其他异样,一起吃饭的时候吃的也不算太少,与她平常的饭量也差不多,而且也能说能笑的,精神方面没看出任何异样来……

  他们两个不敢确定,偷偷找了郑秋实,郑秋实百忙之中回来住了两晚,陪着小秋吃了两顿饭,借着考察的机会,把了把小秋的脉,回头就对秦戎和成江说了:“有点儿忧思过度,不是什么大事儿,周末我放她的假,你们拉着她出去玩玩。哦,十一月底,桂城有个交流会,我带她过去几天,你们两个学业不忙,也请假跟着一起过去,小年轻的一起玩玩,开心了自然就好了。”

  成江沉吟着道:“我听她说,前些日子学校里组织看了《高山下的花环》,会不会是这个电影让她害怕了?”

  仅仅是电影,毕竟只是个战争题材的剧情片,真正战争的镜头都不多,也谈不上血腥,但关联到去了南方的吴戈,那个电影就已经够了。即便,小秋对吴戈没有特别的想法,仅仅两个人共同长大的情分,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就连他还时常想起吴戈,并担心着呢,何况是心思细腻、感情也深许多的小秋。

  郑秋实表示赞同:“嗯,不能说是主要原因,但有一定关系……行啦,别太担心了,就按照刚才说的办吧。”

  大学里没有期中考试了,但是小秋的努力和刻苦,还是很快得到了老师们的共同认可,加上她超高的入学成绩,很快引起了一位老教授的青睐,这位早年留学归来,是国内心脑血管方面的顶尖专家,六十多岁了,仍旧能够戴着眼镜做十几个小时的脑血管手术,堪称国内脑血管手术第一人。

  了解到小秋的优秀后,这位老教授还特意拜访了小秋的体育老师,得知最让他担心的体能,小秋也完全不成问题,奔跑速度和力量比一般男生都强出许多,老教授真正动心了,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点名想要重点培养这名学生。

  只是,等学校方面了解情况再想要找小秋的时候,却从她的辅导员那里得知,小秋请了十天的长假,去了广西桂城。

  学习那么刻苦、成绩那么优异的学生,老师和校方都没往翘课旅游方面想,首先想到的是探亲,可再一了解,王小秋同学是S省人,从初中就定居在京城了,广西,好像并没有亲友啊。

  之后,校方一位老师突然灵光一现:“……好像桂城正在召开一个传统医学的交流会议,许多国手名医应邀前往,进行学术交流……”

  这一提,辅导员杨朋也想起来了:“王小秋同学似乎对传统医学也很感兴趣,在中医学院那边办了旁听生,经常过去听课听讲座……”

  这话一出,在座的人都有些不敢置信,现在这个年代,他们见多了学习中医的最后走上了西医的道路,可还没见过一个学西医的,还去学习中医的……不得不说,很多学习和从事现代医学的人,看中医和传统医学都带着优越感,自觉高高在上俯视一般,更有一段时间,中医和传统医学理论几乎和愚昧无知野蛮划上了等号,在他们看来不可思议的是,一个接受了现代教育、并正在学习现代医学科学的人,居然还能听下去传统医学那一套?!

  第七百四十八章

  那位看中小秋的老教授从手术台上下来,得到这个消息已经是数个小时之后,而他得到的消息还包括,王小秋其实早就拜了中医国手郑秋实为师,入医学院读书也是因为郑秋实的意思,目的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学习西医的先进知识为中医所用。

  这位姓文的老教授是又骄傲又遗憾啊。让他骄傲的是,他的眼力果然没错,王小秋却是足够优秀,他没看错人;遗憾的是,这么优秀的学生居然没让他先遇上,竟然被郑秋实那个老朽早早遇上,还收为弟子……可以说,越确定小秋的优秀,他的遗憾就越多,心中真是不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