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只是奉命特训,还没接到正式上去的通知,这时候想回头还来得及。当年,他在吴老爷子手底下做警卫员,吴家待他算是有知遇之恩,眼看着这一根独苗,他也不忍心真的将吴戈送上去。真送上去,哪怕他再有心维护,也不敢保证他万无一失,那里毕竟是战场,子弹、炸弹、地雷,没有一样长眼睛的。
吴戈嘿嘿一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连声道:“我的身体棒着呢,您看……”说着话,攥拳在自己胸口擂了几下,发出砰砰地响。
王开胜见他如此,也不再勉强,又叮嘱几句,就让他回去了。
离开指挥部的吴戈,脸上的笑容却不见了,他皱着眉头向东北方向看了一眼,看见巡逻的士兵过来,这才匆忙离开。
他当时呛咳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在东北方向有一种危机感……他皱着眉头琢磨着,自从小丫头给了他那个吊坠,他就渐渐感觉到了与那丫头之间生出了一种牵绊,之前,小丫头在京城,那牵绊一直在,却明显地远,也淡,若有似无的。今天那阵子窒息之后的呛咳,却明显感觉到他们两人离得近了许多。以至于,那一刹那,他仿佛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她,就在他身边一样。
她也来了南边?她来南边做什么?她上的又不是军校,哪怕请战,也没有她的份儿吧!
第七百五十章
而此时的小秋一行,已经到了阳朔。
与后来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不一样,此时的阳朔古城仍旧保持着最本真的质朴,木板房屋,青石板的街道,还有古城居民慢悠悠的生活。
晚上的阳朔,没有太多的灯光,没有酒吧街,甚至没有多少行人,初冬清冷的街道上,甚至连晚上做生意的饭馆儿都不多。
他们几个人还是在放排大哥的指引下,才找到一家比较整洁的招待所住下,没管放排大哥推辞,秦戎成江直接定了一个三人间,让放排大哥与他们一起住。
这个举动让放排大哥有些感动,主动带他们去相熟的朋友开的小馆子里去吃鱼。
“……他们家就在漓江边上,男人在江上打鱼,女人做得一手好鱼,因为那家女人姓柳,在娘家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顺口叫她‘柳三姐’。哈哈,不是电影里的刘三姐哦,是做鱼的柳三姐,柳树的柳,在阳朔好多人都认得她的。”
柳三姐做的鱼真的很好吃,还有炖的鸭,加上放排大哥五个人,他们要了一份炖鱼一份白果炖鸭一条清蒸桂鱼,柳三姐就说够了。果然,鱼和鸭肉都是用搪瓷盆子端上来的,满满登登,清蒸的桂鱼也是很大一条,鱼盘盛着,看样子差不多有二斤,肥美鲜嫩,再加上三姐送的几个爽口小菜,搭配着自酿的浊米酒,真是吃得饱喝的足,最后,他们居然都吃撑了。
抚着肚子,慢悠悠穿过宁静的老街走回去,恰好把食儿消了。
第二天上午,他们一早又去品尝了一家划排大哥推荐的小店吃米线,这家小店的喝螺(炒田螺)也很好吃,米线一块五一碗,喝螺一块钱一份。
之后,他们又去另一家吃了著名的‘恭城油茶’,是用油把茶叶炒熟,加盐和姜煮,味道苦涩辛辣,之前在桂林喝还有些喝不惯,经过几天适应之后,湿冷的天气中,喝一碗辛辣咸香的油茶,竟然渐渐喝出了些滋味儿。这一家的油茶中还加了熟花生碎,油茶香味儿浓了许多,减淡了苦涩味儿,更觉得美味。
从油茶店里出来,天空飘起了雨丝,不大,牛毛一样,却细密地很,更添了湿冷。
小秋的羽绒服经过一晚已经干了,也不觉得冷,反而觉得这如烟如雾的雨,给古城小镇添了一份朦胧和诗意。
一行人慢悠悠在小镇中逛了小半天,临近中午,天空放晴,细雨初歇,太阳居然很给面儿地就露出了脸,明亮的阳光照在身上,很快就温暖起来。
还有几十公里的路程要赶,他们不敢耽搁,买了些吃的,带着到了江边。
竹排撑起,顺江而行,眼看着阳朔古镇渐渐被他们甩在身后,突然乔西叫道:“快看天上,彩虹!”
抬头,竟真的看到一弯彩虹斜挂在天空,直没入连绵的青山秀岭之中,真为这水墨山水画添了一笔色彩。
这一趟行程没有再出什么意外,顺风顺水地行了三四个小时,半下午功夫,他们就回到了桂林城。
临下船,秦戎给了划排大哥一百块钱,还将他们吃喝剩下的大半箱啤酒和许多菜肴都留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