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大笑,挥手自成威仪,“我曾失去双亲,为此日夜泣血,我明白诸位保家卫国之志,不过是为保父母亲人安稳无虞,我一介女流,坐这巍峨高位,此心亦然。”
她终于流泪,然而字句铿锵,她抚在心口,战栗不失刚强,“我明白失去亲人之痛,今日许下诺言。我要这天下,乾坤朗朗,再无家破人亡!我要这世道,玉宇澄清,再无偏见肮脏!若违此誓,永堕无间,不得好死!”
她坚毅如钢,舍弃寸寸柔肠,以性命作赌,许给天下人一个盛世,许给天下儿郎一个前程,此情由鲜血洗练,使那一颗赤子之心,愈发诚挚。
她威吓沉沉,却含包容,这誓言带动胸腔和鸣,教人想要臣服,想要与她一起去看,这世道清明、强者之国。
真正的叱咤九天之上。
那日西北军心中,只剩一句老套的话,谁说女子不如儿郎。
黎显说不出什么滋味儿,他该为看清她而高兴,还是该悲哀呢。
参与叛乱的西北军,各打五十军棍,唯有领了责罚,他们才能继续安心效忠,而不必担心打击报复。
而燕京城内,叛乱的东北军,已然被打包扔在长街上,任百姓参观。东北军副都统全笛跪在女帝面前,道众军迷途知返,恳请陛下恕罪。
九门提督放水,五万东北军早已陆续入城,大半禁卫军又随女帝出行,东北军都统荀复轻易就入了宫城。
等待他的是京城三万守军,还有大批江湖高手。
全笛带人里应外合,将荀复并其亲卫一举歼灭,结束得比西北军那边还早。
而他自己,只作临时反戈的清醒之人,且替众军一力担下重罪,得了不少军心。
五万东北军,大半被活捉,全燕京城的百姓,隔着乌压压的人群,看见他们的陛下,一剑割了手臂,任由那血不停地流。
她怒喝:“若尔等志向,只是杀朕,朕成全尔等又何妨!朕在这里等着,你们一刻不降,朕陪你们,流血至死。”
众军倒吸一口凉气。
天呐,你死了,咱们还有活路嘛。
“鲜卑未灭,尔等受人蛊惑,弃了边防,置我边关百姓、置我大梁疆土、置尔等父母亲族,又于何地!”
“朕虽为女流,也知家国天下,尔等热血男儿,竟不知保家卫国!今日降者,领军棍五十,立时回东北,凡尽忠职守者,再不追究!”
东北军中已有唏嘘之声。
他们为人蛊惑,离开疆场,行谋反之事,心中早已惴惴,女帝言明利害,更知得不偿失,愧对父母亲族,愧对报国之心。
全笛适时道:“陛下!陛下心志,早已胜过万千男儿!臣等并非冥顽不灵,只是听了荀都统蛊惑,才会糊涂至此啊!陛下若要治罪,还请治臣之罪!”
副都统声泪俱下,不少儿郎感动不已,也跟着饮泣,争先恐后道臣知罪。
女帝就笑:“知罪无用,早日回程,做该做的事!”
有大胆者含泪相问:“陛下不追究了?”
她反问,几分调皮:“你还想杀朕呐?”
说完忙自己包了伤口,小声道早知道割浅一点了。
东北军诸位将士就想,他们的陛下还蛮可爱的嘛。
于是有人问了,陛下当真宠爱妖妃吗。
女帝哈哈一笑,说朕的心里,只有天下子民。
两军叛乱,正值惊蛰,史称惊蛰之乱。东北军都统荀复、西北军副都统黎滁,举兵谋反,系嘉宁公主蛊惑所致,公主貌若天仙,可惜野心勃勃,唯恐天下不乱,死于女帝镇压之下,史笔只留祸水二字。
东北军副都统全笛迷途知返,又为东北军求情,可谓忠义两全,得女帝赏识,非但免其叛乱之罪,更加封都统之职,命镇守边疆,防范外敌,不得有误。
事实上,全笛姓全,他助女帝里应外合,只是与全氏的一场交易。
西北军副都统黎滁叛国在前,谋反在后,桩桩件件都是灭九族的大罪,女帝念及西北军都统黎惺救驾及时,又大义灭亲,清算黎氏之时,并未祸及无辜之人。
前朝又是一阵腥风血雨,又很快风平浪静,女帝驱逐玉妃出宫,以示痛改前非,一心只为社稷,众臣心中有数,宫里要有大变故。
就等那一旨废后诏书。
作者有话要说: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就看收藏有几分!
这章讲权谋,也讲热血,征战沙场的男儿,没有那么多的算计,女主抓住他们的心理,保住他们的性命,为着日后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