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黄花梨作为木头之名在社会上获得认知是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之后,此书85年面世,进入二十一世纪才让社会广泛知晓。黄花梨作为明清两代最后优良的用材,开始也不叫黄花梨,叫花榈。清中期后花榈告罄,以次充好的新花梨,老花梨出现,迫使花榈改名黄花梨,沿用至今。
黄花梨的名字极富文学美感,有色有香有味,后世很难另取名代之。后来商家细分的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还有现在的非洲黄花梨,大叶黄花梨,都在借用或透支古老黄花梨的信誉。
照照他们去年就知晓了千州有一个新黄花梨品种,曾亲自去看过,大都高30米以上,径粗1.5米,十分壮观。明清黄花梨家具中,照爷儿见过有独板宽超过70cm以上者,长超过4米的,当时已不能想见树貌,如今遇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国人自古至今奉若神明的黄花梨,在千州大深林子里竟是路树?当地人眼拙得着实叫照照“又恨又爱”呀。
这会儿,千州汤山山脉一线的部队林属权终于要下到地方,照照驻守那边的人早已人脉大通,拿下了那大一片林子的产权。现在问题是,里边儿沟沟壑壑里还有些山民的祖居小地产权不明,照照这次来主要就是把这些问题扫清的。
千州,自古以来就是“荒蛮流配”之地,那里除了深山就是深山,
领袖在世时,这里还处于高度自治,
蒋立果接棒后,收回了中怏统治权,
如今,那里的地方政府依旧属于部队直辖管理。这次,说“部队林属权下到地方”,其实还是在部队里流转,不过大军区下到小军区罢了。
其次,这里还是留有很鲜明的历代“督统”痕迹,苗姓,是这里最大的姓,
千州苗家,从元术时就被朝廷奉为“千州督统”,四五百年来,饶是中怏大格局如何变,苗家对千州的影响力从未消褪过。
正如夏课所言,苗兴是他兄弟。是滴,苗兴幼年曾养在夏家一段时间,这二人的感情,确实铁得不能再铁。
第299章
照照去千州闹得风生水起这几天,曼丽着实通过正阳跟“梅静群”又“亲近”不少。
这鬼打架的,是有他的暗黑门道啊,只一天功夫,曼丽的工作证他给“拿”回来了!
都是歪门左道,曼丽也懒得问怎么弄回来的了,只这老道,万千是不敢再接触了。不过,“想了解梅静群”这点私心却真不容易消除,正阳这几天跟她形影不离。
今天要去丰县,未免不顺畅,毕竟抱朴子在丰县的老道观如今香火依旧旺盛,也是些麻烦人物常往来的地方,于是正阳并没有乔装,只是到时候雷锋帽裹的严实些,戴了口罩,车开的都是总空公务车,否则,那老道观你还真找不着“好落脚之处”。势力得很。
听见门口有脚步近,正阳拿起一大把鸡毛和杆子就往洗手间走,才走进来,门打开了,“谁,”听见是姚雀的声音。
正阳仰头往后一看,见只他一人遂也没再避。要是病人,正阳很自觉,就会阖门不打搅曼丽工作。
姚雀见是他……哎,跟他师父一样一样,对这位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说恨吧,“元西”那也不是处了一点时间滴,肯定还是有感情;可说完全“不在乎”吧,也不可能,看他原本这模样,分明就是那个“天上的熙正阳”!哎,也是太多“仇怨”了,哪是说忘就忘得了的?
遂姚雀瞧他一眼,本不想搭理的。
正阳却还是很客气的,“姚哥。”始终还是“元西”那时候的称呼,姚雀是不想应声的,可他好奇心又强,见他手里一大把好漂亮的鸡毛呀,没忍住,“干嘛呢。”还是问了。
正阳赶紧抬抬手说,“扎鸡毛掸子呢。”
“哟,你还有这手艺,”姚雀走近看,正阳微笑,“不是,曼丽想扎几把送人……”
姚雀只“哎呀”,这就是“倾国倾城”的魅力!他那会儿把自己捯饬得“那样不堪”都隐约瞧得见清秀不已,他真是人说的“恶魔与天使难辨体”,极有灵气儿的那种漂亮,只这微微一笑,恁得自己是个大老爷们儿,也绝对不由自主“骨酥魂化”……
正说着,曼丽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