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银发苍苍的老太太一见着小满就伸出了双手,“这是小满呀!”竟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她身旁立着一位男士,
很简洁的白衬衣,黑西裤,
细眯的凤眼老迷人了,笑容也亲切,
夕臣弯腰牵着小满的手抬抬,“叫太婆婆,”
“太婆婆好。”小满礼貌地喊,
这么喊也没错儿,夕臣的祖奶有日本血统,和这位老太太还是堂姐妹关系。
老人家抱住了小满,低头仔细看,“长得真好,眼睛像极满意了。”
“满意”这两个字一出来,只见一旁的男子眼神更软和了。
家里一直也没提起曼丽原来叫“满意”,小满一听也是抬头看爸爸,不明白满意是谁,夕臣摸摸她的头,直接解释道,“是你妈妈,妈妈也叫满意。”小满真聪明,领悟到,“哦,所以我叫小满,意一叫意一。”顿了下,“那万遗呢?”
哎,说万遗万遗到!
这时候,只看见后门廊外崴进来一个小小的肉坨坨,万遗手上还提着她的小网兜球,酱个到处闲逛的大爷溜球呢,“万遗!”小满一看见妹妹,挣脱开太婆婆的手就跑过去,万遗终于找到姐姐也是乐死,“球,球”地叫,小满蹲下来接过来踢给她,她又踢回来,一个没站稳差点摔倒,小满赶紧抓住妹妹,这时后面追来的阿姨保姆也不顾一切过来跪着护住,见无恙才松口气,这时才发觉随便入了不该入的地方,多怯意地望向元首。
夕臣也早疾步过来俯身抱着了小肉坨,看向阿姨保姆只是微笑点点头,示意“不要紧”,一把将万遗抱了起来,阿姨保姆们全退了出去。
“这是万遗吗!”老太太显然也激动,本来是没打算把万遗抱出来的,这小东西认生,怕这种场合她不自在。没想到,小东西自己悠哉悠哉晃出来了。
那是,这小东西的爷爷和景,当年出生,还是老太太见证洗礼。你说见到万遗,想起和景,怎么会不勾起往事心酸。
第400章
当晚,孩子们可高兴了,因为说是要带他们去天湖边看戏。
出门前最有趣的是,那个新认识的长明叔叔给他们一人做了个“屁帘儿”,能飞好高好高,孩子喜欢的不得了。
哦,对了,这个“屁帘儿”可不是万遗天冷屁股后面还盖着的那个“老玩意儿”——过去没有尿不湿,幼儿都穿开裆裤,为的是随时随地大小便方便快捷。但开裆裤漏风,幼儿的屁股往往被风吹得通红,严重的还皴皮裂口,皴了屁股特疼,家长怕小孩屁股受罪,发明了屁帘,即屁股后面加块门帘儿。
长明叔叔给他们做的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风筝,借用屁帘儿的名字而已。
风筝的糊制他们也是一旁见着的:弄根竹竿,用刀劈开再劈开,劈到不能再劈为止,然后先扎成一个长方形,中间再加固出一个乘号,这个类似对角田字的竹框架就是“屁帘儿”的骨架了,糊上纸以后,再在下部粘上三根宽纸条,中间长两边短,就可以神气十足地放飞得瑟了。
一天里又玩网兜球又放屁帘儿的,晚上还能去看大戏,孩子们算玩疯了。殊不知,他们的亲妈可“严阵以待”呢。
曼丽早上还做了个急诊手术,中午稍加休息,下午两点半就随大队来到天湖边“驻扎”了。
要是没“满意”回来,她现在可能和同事一样对此情此景看多少遍也觉着惊奇啧叹:这皇家贵胄也太能造了!
满意回来了,记忆变得通透,一些细枝末节也都蹦了出来,这种“依山伴湖”的大型实景表演,确实从日本皇宫传过来的。原来叫“咒能”。
原始的咒能主要源于宗教的咒能和生产的咒能。由巫女在镇魂招魂祭上做的手舞足蹈的动作发展为即兴乱舞。日本第一部 和歌集《万叶集》的歌谣,就描绘了当时模仿山民猎鹿、渔夫捕蟹的表演动作。此外,在劳动的咒能中,还模仿了播种和收割的动作歌舞,或庆祝农业丰收,伴着鼓点,口念咒术,边歌边舞,或做出男女欢喜而拥抱的动作,以谢田神,称为田舞。
天武四年,天皇还敕令大和、播磨、伊势,美浓等一些地方将“能歌的男女百姓”或“侏儒、伎人”上贡,反映了宫廷也喜爱田舞的表演,形成了一种新的宫廷异能。6世纪末的飞鸟时代,日本吸收传入的三韩乐、中国吴乐、隋乐和印度天竺乐,逐渐形成古代戏曲。推古二十年,引进了假面具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