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驸马米万就糟糕多了,
名声一直不好,浪荡成性,也一无是处,在宫里谋个花架子职位,吃喝玩乐到死的主儿。
据说米万养的情儿弓子巷几个胡同挨着的一串住有,他花街柳巷地一弯儿玩。搞得每次米万一有小疾,外头就传他得了不得了的病。迟早死在女人身下。
好了,这么一看,一个潘笑算得了什么。潘笑姿色不错,学识不错,人也算懂事,在米万身边做助理一直也有礼有节。不过这女人的野心没有耐心支持也是百搭,日复一日好像觉得自己得到米万的“垂青”,甚至以为“独宠”了,就开始张牙舞爪忘了本源,纵容着同样跋扈的妹妹潘天娇也日渐不知天高地厚起来。
好了,这档子事儿一爆出来,米万第一个舍的就是她!
米万贪玩,脑子又不糊涂,四宜书屋那方,他老丈人都掂量三分,他敢怎么出脱儿?不过,该装糊涂的装糊涂,不该糊涂的不能糊涂,无双就因着他弟弟曾经在九中的影响力出来“主持正义”也是不是“太小事儿大作”了?后头肯定还有内情,不过米万一时不敢贸然去挖就是。
还有,米万也承受了来自他大姨子那方面的“压力”,
好玩儿吧,这事儿八竿子打不着丛清那“信女”的,结果愣是把她搞激动了!
是了,这是宫里人人皆知:丛清特别信玉叶!东方有东方的佛,她信;西方有西方的神,她信;人间的,她信玉叶!
那对玉叶信服地是五体投地。这估摸也跟她入宫后第一个也是一辈子的朋友是仪文有关。感受上玉叶父女比她自己的父亲和妹妹都亲!
一得知这事,丛清揪着妹妹到米万跟前痛骂,整个宫殿都是丛清这个“信女”激动得“不择口舌”的民间骂语,恨不得把米万骂死在艾滋病上!
丛白一直很冷漠,这种事对她而言无关痛痒。但是她和她这大姐信仰不同有分歧吧,毕竟她是姐,这姐一发起脾气,她也怕。丛清自己骂完,还非叫丛白接着骂,丛白无奈,连骂了老公近二十个“不要脸”,不喘气的,才算交了差。
看看,
元首那头也有如此“强悍的外援”,
九中这次“血雨腥风”想不刮彻底都难!
谢谢给子牛投小钻石。
第617章
紧张的二月考终于考过去了,可子牛他们还不能放假,高三的学生还得补课。不过考完第二天休息了一整天,玉叶一早儿带她去潘家园儿逛去了。
玉叶说,逛潘家园越早越好,早年天未亮已万头攒动,打着手电寻宝的感受奇特,在不知不觉中迎来曙光,幸福的一天就此开始。
天冷,又临近年关,这会儿的潘家园摊位半空,游客稀稀拉拉,举目望去,全是卖各种串的商摊,你能想起的材质应有尽有,还有你不知的材质。仔细想一想,国人好像真的特别爱“串”,早年大街小巷的烤串,要不是被雾霾殃及,今天仍能独领风骚;这两年有手串,佛串,腰串,脚串乃至挂哪都行的珠串风靡全国,身上好像没个串都出不了门,于是乎老珠串,新珠串,半新不老的珠串都找到了对应的赏识者,装点身份。
子牛问玉叶,宫里的好东西还少了?你也来这儿淘东西呀;再说他们都讲如今潘家园全是假货,捡不到漏了。
玉叶今儿穿件灰长呢大衣,大衣领竖着,毛皮帽子,看上去格外精神。笑着说,我从来来潘家园没有空过手,潘家园到底是潘家园,有的是好东西,只看你有没有慧眼罢了。果然,他还是淘着三件好东西:一把扇子,一件清代盘子,两本画册。哦,还给子牛买了两只新鸡缸杯用来喝茶,子牛爱不释手。
玉叶还告诉她:地摊文化的精髓在于随意,人弃我取,物尽其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原本说物性,依我看也在说人性,人性之不齐,因而物性亦不齐,各取所需而已。难得子牛倒听懂了,连连点头,和玉叶这样的神仙人物呆一起长见识可不是一星半点。
回来时,他们绕道去“王致和”买了臭豆腐回宫炸着吃。
那宫廊下,玉叶坐小凳沸开的炉火上亲自炸。
老字号“王致和”有三百多年历史了,以装在广口瓶或小陶罐中的“臭豆腐”与南臭分庭抗礼。汪曾祺先生提供的食法是:“以王致和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今儿,玉叶准备炸出来蘸酱贴饼子,当然,米皮白菜汤也在火上熬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