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星禅回来了,一家人一起在正院吃了晚饭。
雨停了,被雨水清洗过,万里天空澄碧,一道七色彩虹架构在天际,让人感叹,这雨怎么不多下一会呢?明天太阳出来,水汽瞬间就被晒没了,天气又会热得人心惶惶。
接下来的几天,安蓉让瑞彩、问柳买了许久的小农庄终于买到了,整个农庄面积并不大,也就十亩左右,但培育花草却是够了。
安蓉没有时间去农庄上视察,所以所有的事情都是瑞彩和问柳前前后后跑下来的,小农庄连带着有七口人,农庄主人一起打包卖掉,且因为农庄本来就不够大,所以农庄原主人就是用来培育花草的,所以农庄上的七人就正好是熟手,不需要再费心思培养,农庄买来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趁着下午放学的时间,安蓉在花坊见了这七人,有两个老人家,是一对老夫妻,另外五人就是一对小夫妻,一家三口,仔细询问了他们的过往经历,安蓉也没有说什么,让那一家三口当中的壮年男人作为花坊与农庄的连接人,农庄有了盆花,就由他负责送到花坊来。
次日,安蓉让瑞彩、问柳送了大桶的营养剂到农庄上,当然这大桶的营养剂是她从商城买了植物精华之类的兑水而成,送到农庄之后,再兑水每天给花草浇灌一次,花草就能长得非常水灵,久而久之说不定会自己变异。
这后面安蓉就没怎么管农庄和花坊的事情,毕竟她的主业是学习,为了以后有素材,她每天都要看书,射猎范围很广泛,像二十四史,她终于看得下去了,以前她看史书看得很头疼,现在终于不那么头疼了。
就是她琢磨着,就算她记忆力变好了,可以把史记倒背如流,但悟性方面没有成长啊,所以某些内涵她是真的看不懂。
中午吃了午饭之后,安蓉再次背了一段史书上的内容,让四阿哥给她讲解,等讲完了,两人才讨论起京城的八卦消息来。
“太皇太后还没有好点吗?”太皇太后糊涂了,太医院所有太医对症下药,但太皇太后仍然不清醒。
四阿哥摇头:“没有,不过不像之前那么闹腾,现在就是一个人发呆。”其实相比闹腾,发呆是不是更可怕?
“应该还有两天,固伦淑慧长公主就到了。”蒙古巴林部离着京城不近,且固伦淑慧长公主年纪也不轻了,五十多岁的人了,且身子骨也不是那么好,所以路上不敢急行,不然固伦淑慧长公主进京还未给太皇太后侍疾,自己就先累倒了。
这回固伦淑慧长公主应该会在京常住了,康熙帝对太皇太后还是有一份孺慕之心,想让固伦淑慧长公主留在京城送太皇太后最后一程。
两日后,傍晚时分,天边的火烧云红辣辣的吓人,皇宫门口,四阿哥他们放学归来,下了马车结伴步行回阿哥所,就见两辆马车急行而来,又急切的停在了宫门口,车夫是人高马大的蒙古人,他们跳下马车,从第二辆马车里先跳下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穿着一身蒙古衣服,他来到第一辆马车面前,这时马车里的主人出来了,一个同样穿着蒙古衣裳的中年女子先跳了下来,探手伸到马车里。
那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朗声道:“祖母,到啦!”他说的是蒙古语,但随即又换成了满语,他同样伸手搀扶马车里一身满族旗袍的妇人,她脸上已经明显有皱纹了,头上戴着朱钗,整个人看起来并没有任何奢华,却拥有着一股不能让人忽视的气势。
四阿哥他们全都站住了,妇人也就是固伦淑慧长公主下了马车,看到一群阿哥背着书包好奇的望着她。
“想必是诸位小阿哥了。”固伦淑慧长公主微微颔首道,面上带了一丝慈爱,她的目光梭巡一圈,准确的落在了十四阿哥胤祹身上。
三阿哥、四阿哥带头拱手一礼:“拜见长公主。”后面阿哥们跟着行礼,声音郎朗。
这时,宫门口的守卫走了过来,他朝一众阿哥、固伦淑慧长公主行了一礼,说道:“皇上有吩咐,长公主直接往慈宁宫即可。”
进了宫门之后,不多时就有太监、宫女来迎接固伦淑慧长公主,而四阿哥他们先回了阿哥所,而后也都齐齐去了慈宁宫。
到了慈宁宫,果然就听见卧室里传来哭啼之声,不过他们听到了太皇太后的声音,她好像神志有几分清醒,但却拉着固伦淑慧长公主说她的阿图小时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