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妾身邀你扛牌坊_作者:梦中说梦(231)

2019-04-15 梦中说梦

  胡氏随手把孩子往丫头怀里一塞,拍着桌子跳了起来:“老不死的,你说这话也不怕闪了舌头!族里何曾供过我们?你当我们是菩萨吗!”

  她话音刚落,下面的人群立时躁动起来。有人尖声大叫:“果然是一家子目无尊卑的东西,难怪会做出谋逆犯上的事来!”

  四太爷气得浑身乱颤,仿佛马上就要驾鹤西去。

  梁儿瞪圆了眼睛,一脸失望:“如此嘴脸,令人作呕!”

  “是啊,”郑娴儿淡淡一笑,“如此嘴脸,确实令人作呕!”

  她重重地在桌上拍了一把,厉声喝道:“既然要分宗,就都拿出分宗的样子来,别像一群见了臭肉的苍蝇一样嗡嗡嗡乱叫,不成体统!——阿林,把府里的护院都调到这里来,一会儿咱们对账,凡是胡搅蛮缠从中作乱的,直接给我打!”

  “三少奶奶要仗势欺人吗?”梁儿朗声质问。

  郑娴儿回头看向他时,又恢复了笑容:“这是什么话?我们府里如今已经落魄到了如此地步,还能仗谁的势?你们今儿可有好几百人呢,到底是谁在仗势欺人?”

  “可是你刚才说要打!”梁儿瞪着眼睛,看仇人似的盯着她。

  郑娴儿依旧笑得温和:“此刻不是还没打么?待会儿我跟四太爷开始对账的时候,你若是还要擅自插话,那时我可就真打了!”

  众人闻言又聒噪起来,郑娴儿也不多言,只管安静地等着。

  四太爷终于咬了咬光光的牙床子,挥手止住了身后的喧闹:“也好,老朽就跟三少奶奶安安静静地对一对账!”

  郑娴儿点点头,随手翻开一本簿子,信口念道:“壬辰年秋——那是老爷刚刚考中进士的第二年吧——与桑榆娄氏连宗,收函四十余封、各色棉布二十匹、风干牛羊肉百斤、绸缎成衣两套;回赠黄金百两、绸缎四十匹,马车一辆。”

  四太爷脸色微变:“这种东西你们还留着?”

  “是啊,”郑娴儿轻松地笑道,“府里的管家还真是心细,三十年前的旧账都还留着呢!刚才我念的是头一年咱们两边互赠的礼品,四太爷没有异议吧?”

  四太爷的脸色有些青,没接她的话。

  余下众人的脸色也都不太好看。

  这第一年连宗的见面礼,桑榆县娄家实在太寒酸了些啊!棉布、牛羊肉、两件成衣,加起来能值十两黄金不?

  郑娴儿不动声色,又去翻下一页:“癸巳年,蒙圣恩赐姓‘楼’氏,桑榆娄姓本家亦随同易姓,建祠祭祖,花费白银三千;另赠桑榆县本家白银三千两,以酬其义。——这是第二年的事,府里送了你们三千两银子,好像没记载你们给了府里什么啊!”

  楼夫人在旁冷笑道:“老爷是个傻的,听见人家要跟着他一起改姓就高兴得什么都忘了,他哪知道人家是借着他趋炎附势呢!”

  郑娴儿不接话,继续翻到下一页念道:“甲午年,桑榆县本家年礼:绸缎十匹、银质餐具一套(价值百两)、活锦鸡两对、梅花鹿一对。回赠黄金百两、红玉佛像一尊、和田玉佩一对……”

  “好了!”四太爷铁青着脸,打断了郑娴儿的话。

  郑娴儿眨眨眼睛,一脸无辜:“四太爷怎么生气了?难道是这账记得不对?”

  四太爷揪着胡子喘了半天粗气,终于又道:“前面十年都是你们在京城里的时候,那还有回乡之后的呢?你们在乡里建府邸、置田庄,哪一件不是族里帮忙出力?”

  郑娴儿闻言便揭过了几页,找到“壬寅年”那一页,发现不对,又看下一页:“癸卯新春,还乡。夏末于家宅中建祠祭祖,花费五千两,另赠全族每户白银二十两、绸缎一匹,共计银二千五百六十两,绸缎一百二十八匹。收族中父老回礼米六十二担、蔬果共计百余篮、棉花七十余斤、自织棉布五匹。”

  念到此处,她顿了一顿,拧紧了眉头:“连收了几斤米都记下来了,每一笔都写得这么细,怎么偏偏没说宅院和田庄的事啊?”

  小枝在旁边翻开另外一本簿子,放到了她的面前。

  郑娴儿低头念道:“癸卯新春,还乡。自乡贤谢氏族中购得宅院一所,花费九千二百两,扩建园林、复修院落及添置桌椅杯盘等物共花费七千六百两;购田庄两所,花费四千二百两,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