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巧姗回到卧室,在熟悉的小床上躺下,这么多天了,难得睡了个好觉。
隔天一早她是六点半醒来的,从床上爬起时,天已经亮了。
下楼散了个步顺便买了早饭,正好遇到爸妈的熟人王叔和吕姨,对方一见齐巧姗,顿时露出惊喜的目光:“天啊,巧姗?是巧姗吗?”
“呃……”齐巧姗点头道,“叔叔阿姨,好久不见。”
王叔和自己父亲自小就认识,也生了个女儿,两人暗地里总是喜欢攀比。
王叔的女儿学习不行,上了个三本,二十四就和对象结了婚,不过那男的家里还不错,相貌也出挑,自己没结婚那会儿王叔天天给自己父亲明着暗着显摆,还总是拿自己迟迟不结婚说事。
结果等参加完自己婚礼的回门宴,亲眼看了凌肃越,再也说不出半个字。
“果然是巧姗啊!”王叔和吕姨顿时凑过来。
王叔盯着齐巧姗上上下下打量着:“不是听人家说,你对象把你爸妈接到北川去住了吗?”
“嗯……”齐巧姗含糊地答着。
“怎么?半个月前吧大概……才见你爸妈要走,你怎么就回来了?你对象呢?”吕姨问。
“就我一个人回来的,我想回来看看。”齐巧姗道。
“你怎么想回来了?北川不是特别发达吗?你们现在这群年轻人啊,不是看不上咱们西安这老城的样子吗?”王叔笑盈盈道,“巧姗啊,你在北川混得怎么样啊?有孩子了吗?”
齐巧姗没说话,她知道,王叔肯定后面还有话。
果不其然,王叔接着道:“你小薰姐一胎就生了俩胞胎,男方家一个,我们家一个,你小薰姐坐月子的时候复习公务员,生完孩子直接去考试,现在就在咱们这区上的管委会,人闲钱又多,你说啊,这年头,学历啊一本啊有那么重要吗?还是日子过得好比较重要……”
齐巧姗哼了声。
自己就是一本毕业,当年高考分数569分,高了他王叔的女儿王林薰了足足150分,这个老家伙,现在还记仇呢……
“而且我女婿啊,这孩子按道理来说家里比较好的应该没那么大上进心,可我这女婿不一样,也不甘示弱,现在调去药品管理局,你知道药品管理局也是对外接项目的,那明里暗里,真是赚钱……”王叔继续滔滔不绝,为了显得自己女婿挣钱多,真是什么都敢说。
期间吕姨还插话进来,“抱怨”了一下自己媳妇最近给自己买的首饰太昂贵。
齐巧姗没法回嘴,只能耐着性子听。
路过的叔叔阿姨们看到她禁不住都上前来打招呼,没一会儿就唠起了家常,还对她目前的生活问东问西的。
齐巧姗忽然就想起了自己离开这座城市的第二个原因:人情世故。
家乡这种地方,无论正一线还是次三线,无论发达还是不发达,自己生活的环境周遭,都总是充满了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并不是个好事,因为它往往伴随着“远而羡,近而妒”。
对于远在天边的人只是羡慕,对于身边一直在一起的人就会嫉妒。
你以前不如我,你现在比我过得好了,这不行,我嫉妒;
我以前长得好看,你长得丑,你现在比我好看了,这不行,我受不了,我嫉妒;
你以前考上一本,我考上三本,我现在读博了,你没考上,恨不得我明天被车撞死,你嫉妒……
因为嫉妒,是是非非就剪不断理还乱,失意时人人面前关心背地当作谈资,得意时人人嫉妒背后乱戳是非……
她齐巧姗自诩还是个有涵养的人,但偶尔摸摸良心看看自己有时候那个小肚鸡肠的德行,她就知道大多数人其实也应该和她差不多。
大家都一个个把自己当成个大圣人,只会看到别人丑陋,可到了阴暗面的时候,不指望谁比谁能清高几分。
还记得她高考那年,踩着一本线分数边569分进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家里那群儿女不成气候的亲戚面子上夸自己学习好,背地里人人都说:“双非大学都有什么用?她怎么不上清华啊?”
本科毕业那年,她因为性格腼腆、没有一技之长、不擅长社交和专业的技术含量不够高等等原因,找工作不是很顺利。
父母亲托关系帮她找了份闲职让她先做着,结果被身边的亲戚朋友知道了,过年的时候表面上安慰她工作不好找,背地里不知道说了她多少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