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不做豪门妻_作者:丫丫爱吃糖(317)

  央金急着想拉苏瑶离开。可见大狗突然安静了下来,不由也好奇起来。

  苏瑶小手慢慢抚摸着大狗的头顶下巴,没过五分钟,那大狗便温顺了起来,前爪趴地,微微仰着头,一双眼睛再看向苏瑶的时候也变得湿漉漉的,让苏瑶不禁忍俊不禁。

  那个男子看着稀奇,右手放在左胸,冲着苏瑶说了句什么,微微弯下了腰去,倒弄得苏瑶有些不好意思,急忙也学着他的样子行了礼。

  一旁的央金却笑了起来:“他说你是月亮上下来的公主,美丽善良,连巴图尔都倾慕你的善良和美貌,他祝你平安健康。”

  头一次听人这样夸自己,苏瑶笑得眼睛都弯成了两道月牙儿。

  “谢谢你。”她知道央金和人家有事要说,便急忙指了指远处营房的方向。

  “我去给同伴送信,待会儿就在那儿等你。”

  央金看了看那男子,冲着苏瑶点了点头。

  苏瑶笑着跟那男子挥了挥小手,转身向着那营区门口走去。

  将信放在了门口的警卫室,苏瑶就站在了大门口等着央金过来跟她汇合。

  “瓦蓝蓝的天上飞雄鹰,我在高岗上遥望北京……”坐在央金的怀里,听着她稍显低哑的女中音,苏瑶突然有一种想要安宁,期待时间停留的感觉。

  草原的天又高又蓝,青青的草色绵延不绝。轻柔的风吹在人的脸上,心一下像是被打开了,有一种想要放声歌唱的冲动。

  央金的歌声很好听,曲调带着草原人特有的味道,听着这样动听的音乐,感觉自己也已经融进了这片绿色的大地之中,苏瑶几乎想留下不走了。

  杭左旗独塔镇的集市在附近几个大集中也算是很有规模的。还没到跟前,就能看到那一片小广场上,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

  人流还在不断的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骑马的,赶车的,骑着自行车的,走路的,挑担背筐的……穿着各式民族服饰的人和穿着蓝黑绿白具有明显年代特色的人流交织在一起,让苏瑶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央金妈妈,他们和您一样,是说汉语的呢!”苏瑶突然指着一群穿着蒙古袍的年轻人兴奋地说着。

  央金摸了摸苏瑶的头:“那是来支援边疆建设的知青。每个旗都有,最早的那一批已经来这里超过十年了。”

  苏瑶突然想起,罗曜军曾经说过,第一批知青到草原时,央金的那位丈夫就是因为要救三个被暴风雪困住的失踪知青牺牲的,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说话了。

  央金看苏瑶一下变了脸色,反倒笑了起来:“苏瑶,有时候看你,可真不像是个孩子。”

  苏瑶愣了下,咧了嘴笑。她当然不是孩子,不过是被周围人宠惯的,让她都快要忘了自己曾经是个成年人了。

  草原的集市真的很热闹,农产品区各种蔬菜都有,白菜,土豆,胡萝卜,大葱,洋葱,圆茄子,品种很丰富。还让苏瑶发现了一种草原特产的黑色如人头发丝一样的植物。

  “这是地毛,是我们草原的特产,可以做汤,做成丸子也很好吃。”央金看苏瑶盯着那干菜发呆,以为她不认识,热情地给她介绍着。

  “嗯,这是好东西,还能入药。”

  苏瑶曾看过老药子家传的行医笔记,知道这东西还叫发菜,性味甘、寒,具有清热消滞、软坚化痰、理肠除垢、解毒滋补、通便利尿、化湿去腻、散结和降血压的功效,且一般人都可以食用。价格也不贵,只要五毛钱就能买一大捧。

  好东西又不占地方,既然看到,苏瑶当然不能错过。

  另外,这里的人喜食肉,猪肉,牛羊肉明显比山省要多,而且价格也便宜,猪肉不用票,也只需要七毛一斤。牛羊肉稍微贵点儿,七毛四,八毛的样子,但好在不用票也能买到,苏瑶看着也开心,这还是集市的价格,如果大批量从牧民手里直接买的话,应该还有优惠,那一斤下来光成本就能节约一大笔,更不要说最重要的可以保证供应,这可解决大问题了。

  越往里走,看到的好东西就越多。地毯、驼毛、各种皮料、鹿茸、鹿胎、麝香、党参、枸杞、黄芪、黑木耳、口蘑,甚至还有出售蒙古组合刀和银器的牧民。

  “那是在干什么?”苏瑶一眼看见有个粗壮的蒙古大汉正在跟一群人争论着什么。他的神情有些激动,黧黑的脸上冒出的汗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晶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