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可能是孟欣的临终遗言。
电话那头长久地沉重喘息着。陆追源声音发抖,小心翼翼地叫了一声:“孟阿姨……”
“不听话……”孟欣吃力地说,“你肯定不听话,跑回来了。”
陆追源说:“孟阿姨,你不要说了,休息一下,等我回去再说。”
孟欣无视了她的话,顾自说道:“你从小……看着乖,却比谁都倔。像你妈妈。”
“不要说了——”
“你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我敬佩她……不像我,”孟欣断断续续地说,“自私。”
“不,你不是。”
“追源,我对不起你……”她声音越来越低了,“我生了你,却不愿意养你……”
孟欣明白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很久之前的往事如同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涌现。
那时候国内刚经历过一场动乱,到处都在闹饥荒,研究所的条件也十分艰苦,研究员自己糊口尚且勉强,根本匀不出资金来招募实验的志愿者,当时也没什么死囚充当被试的制度,需要志愿者的时候就动员所里的工作人员,内部解决一下。
孟欣就是那个时候认识了荀源。他是温自清带的第一届学生,得意门生,长得又不错,那个时候没有“男神”这种说法,大家都说他是大众情人。
他主导的实验项目到处在找代孕母孕育他试管培育出来的人类胚胎细胞。孟欣当时大四,作为实习生在所里工作,听说代孕母怀孕期间好吃好喝地养着,分娩后发一年份的米面油充做营养费,而且还算为科学献身,能在简历里写上光荣的一笔,就去应征了。
为了粮食和前程怀胎十月,如今看来既可笑又心酸,那时候却是再正常不过。孟欣家里失散的失散,饿死的饿死,房子也被人烧了,就剩下她一个人,实在穷怕了。
荀源找了十个代孕母,植入了十组胚胎,男性单胚胎7组,男性双胚胎2组,龙凤胚胎1组。十个月后,只有孟欣肚子里怀的龙凤胎瓜熟蒂落,其他9组胎儿全部陆续夭折。
荀源的实验是为了跟踪男性胎儿的生长情况,龙凤胎中的男孩一生下来就被荀源带走,按照他的实验设计,将在他的实验室里被观察养到10岁。剩下的女孩子只等满月,就找人领养出去,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考虑到孟欣怀孕的辛苦,荀源优先询问了她的意向,问她愿不愿意领养这个女孩。
孟欣躺在产床上,看了一眼襁褓中啼哭不止的婴儿,狠狠心说:“不愿意。”
这个孩子跟她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父母双方的生殖细胞都由志愿者捐献,更重要的是,孟欣本来是为了口粮才代孕,不能头脑发晕再多带一张嘴回家。
后来,孟欣的同班同学陆陌桑领养了这个女孩子,并给她起名叫陆追源。
陆陌桑的条件跟孟欣很相似:都在所里实习,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孤儿,还有一个最大的相似之处,都穷得叮当响。
孟欣知道陆陌桑要领养孩子,还给孩子取了“追源”这种司马昭之心的名字,觉得她疯了:“为了追求荀源,你犯得着领养这个孩子吗?你当养个小猫小狗呢?你连自己都养不活!”
陆陌桑却很乐观:“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
她从图书馆借了一堆育儿指南,有模有样地开始抚养陆追源。她从微薄的实习生补贴里面分出一部分给孩子买吃穿,自己省吃俭用,两套工作服换洗着穿了好多年。她申请住到员工宿舍楼的杂物间,以此得到了一个单独的房间。在那里,她背着陆追源伏在一张小桌子上完成了学士毕业论文。
彼时孟欣和陆陌桑都是二十一二岁年华正盛,孟欣怀孕的时候调养得很好,生完之后营养跟得上,看起来就珠圆玉润地很有福相。反观陆陌桑,好东西都留给女儿了,自己又累又瘦,脸色蜡黄。两个人同龄人站在一起,像是差了七八岁。
孟欣年轻的时候没什么远大的志向,她和大多数迷茫的年轻人一样,上大学是为了毕业之后可以找个好工作。当她发现本科毕业就可以进研究所得到一个铁饭碗时,她就决定不再深造了。
“可是本科生顶多只能做实验助理。”陆陌桑也接到了研究所的offer,但她犹豫要不要去,“想要自己开题立项做研究的话,至少需要硕士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