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养丧尸那些年_作者:一七令(296)

2019-04-12 一七令 甜宠文

  虽然画上和铜镜里头的人都怪丑的,可是阿年收到这画的时候,心里却是一阵甜蜜。她甚至还想着,下回要不要也同崔姑姑学一下,好画一幅萧绎的小像给他?这念头一闪即过,阿年又再一次被里头的一封信给吸引过去了。说是信也不对,应该是诗才对。

  阿年如今也是认得字儿的,将纸张铺平展开,一字一字地念着上头的诗: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字她都认识,可是加在一块儿,阿年就糊涂了。这诗阿年还有些印象,当初崔姑姑教她识字的时候,逼着她背了一遍诗经,这首仿佛就是诗经里头的。可是她当初背得也是囫囵吞枣,完全不解其意。

  放在平时,在萧绎没说娶她之前,阿年看不懂或许就放下了。可是如今她却十分想知道这诗的意思。崔姑姑她们就在外头,阿年也知道若是自己想知道,出去问一声就好了,可是……

  半晌,玲珑两个听到房门吱呀一声从里头打开,俄顷,里头又伸出一个脑袋。

  是姑娘。

  两人目光炯炯地看着那颗脑袋。阿年只是将门开了一条缝,就这般同她们道:“去给我,寻一本书来。”

  玲玉听着诧异极了:“姑娘要什么书?”

  “《诗经》。”

  两人对视一眼,玲玉立马道:“姑娘等着,奴婢这就给您拿来。”

  姑娘难得要看书,她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不给拿?她们很不得姑娘天天找书看呢。

  玲玉动作极快,没一会儿便从书房里头将阿年的那本诗经拿过来了。阿年隔着门缝接了过去,又咚得一声将门叩上,严丝合缝,不叫人看到一丁点儿。

  她拿了书之后,循着记忆,半晌后终于翻到了那首《绸缪》,上头还有崔姑姑给她留的注释,详尽至极。

  以往阿年都是能略过就略过,今儿却捧着注解,十分专注地看了进去。

  “情诗呀。”阿年捂了捂脸,嘿嘿地笑了两声,乐得同一只小仓鼠一般。好半天,她才将脑袋从书上挪开,又盯着上面的字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而后才发现这首诗的关键之处,不仅是情诗,还是一首有关婚礼的情诗。

  想到萧绎说要娶她的话,再拿起这首情诗反复开了一眼,阿年没忍住,又雀跃地笑了起来。

  虽然萧绎生得丑,但是,算了,谁还能没点缺点呢……

  萧绎在将信送出之后,便开始琢磨着阿年会不会看得懂;若是看得懂了,会不会回信;若是回信了,她又会写些什么?

  她会开心吗?

  萧绎心中还是存了一份期待的,只是一上午过后,没等到他期待的消息,紫檀殿反而迎来了两个不速之客。

  萧绎看着联袂而来的赵申甫和杜儒林,脸色漠然。

  赵申甫也知道自己来得不讨喜,只是有些事情,他终究是要表一表态度的。另一则,皇上即位以来,着实胡闹得太过了,提拔新贵,力行改革,大事上从来就不曾与他们商议一下便擅做决定,长此以往,这朝堂,这京城,哪里还有赵杜两家的地位?

  明明他们才是辅国大臣。如今天下是暂时安定了,可皇上难不成还要卸磨杀驴不成?

  萧绎早知道了他们的来意,等两人请了安之后,便率先问道:“两位爱卿可是为了武举一事来的?”

  赵申甫干笑一声:“皇上英明,老臣两个确实是忧心此事这才特意过来一趟。”

  杜儒林顺势接道:“如今京城内外非议良多,倘不加遏制,只怕是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望皇上三思啊。”

  萧绎笑了笑:“那依两位爱卿看,此事应当如何遏制?”

  “说来也简单,京城留言皆因皇上一句话而起,皇上只要收回那话,一切便能迎刃而解了。”

  萧绎抖了抖袖子,坐直了身子,说得平淡:“为君者,须得一言九鼎,言出必行,这不是杜大人当初告诫朕的吗?朕已经下了令,如今再收回,岂不是叫天下人骂朕言而无信,不堪为君?杜大人此言,究竟是为朕着想,还是意图谋害于朕啊?”

  萧绎瞥了二人一眼。

  “皇上明鉴,臣,绝无此意啊!”杜儒林跪在地上。

  “朕知道杜大人一心为朕,毕竟不会有意害朕,只是有些事杜大人还是少管为好,过犹不及,这句话不也是杜大人常说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