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巧:“这里是哪里啊?”
沈竹猗似乎有所触动:“山界,蜀山。”
阿巧似乎没听过这样的说法:“山界?”
沈竹猗解释道:“鸿蒙时代,宇宙原本是一团混沌元气。到了天地初开,洪荒时代,分为天、人、地三界;再后来,大道隐,天道现,六道轮回建立,便有了天、山、人、冥、魔、妖六界。而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在内的仙山洞府全被移到了山界,至此,有灵根的修道之人与凡人就被彻底隔开了。”
阿巧乖巧地点头:“哦哦。”
明月望向沈竹猗,语气倒是有些兴奋:“山界蜀山?是仙剑里面的那种修仙门派——蜀山么?”
明月向来对这些仙侠灵异的事物感兴趣。
沈竹猗:“嗯,具体情况可能还是和游戏中的不太一样吧。山界的蜀山是蜀地所有仙山的总称。凡人口中的蜀山指的是人界的岷山。在蜀山有许多修仙玄门,像天仓、峨眉都是鼎鼎大名的。不过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了,或许我们可以上蜀山找到解决的办法。”
明月试探问道:“沈先生,你是修道之人吧?不然怎么会知道什么山界还有蜀山?”
沈竹猗眨了眨大眼睛,接着扶了下眼镜,一脸呆萌的我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呃,当然不是,我也是个普通人,只是各种杂书看得多了,就知道这些了。”
明月似信非信地“哦”了一声。
这时,一记铜拳又从天而降,沈竹猗迅速带着两人躲开:“我们快走!”
三人不停得跑啊跑,逃上了一座山。
山门前赫然立有一块石碑,上面用大篆体书写着三个遒劲大字:“丈人山”。
旁有一行小字,上书:“宝仙九室洞天”。
阿巧见此,楞了一下:“丈人山?这山名怎么这么熟悉呢?”
沈竹猗解释道:“丈人山就是青城山,当年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丈人山。”
阿巧恍然大悟:“哦哦,我想起来啦。杜甫的那首《丈人山》——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明月环顾了一下四周:“但不太像我们见过的青城山。”
沈竹猗:“这里是山界,当然不是人界的青城山。这里是真正的仙山青城,又称‘天仓山’,十大洞天之一,人界的青城山不过是它在人界的投影。我们上山吧。”
三人继续往丈人山上行进。
走了一会,便见到一座豪华的古建筑,匾额上书写有“洞天福地”四个大篆。
门口挂了一个金色的铜风铃。
沈竹猗轻车熟路地去摇了摇铜铃,朱红的大门便自动打开了。
沈竹猗:“我们进去吧。”
明月和阿巧:“好。”
进去后,明月和阿巧环顾四周。
这里的建筑是魏晋时期的建筑风格,摆设也是魏晋时期的摆设风格。
这里没有那种高凳子,都是一些矮几案。
地上铺的是些草席竹席,和榻榻米一样。
几案上摆放的瓷器无一不精致,还有一些汉代风格的漆耳杯,怎么看都像是魏晋时期世家大族所居住的地方。
错金铜博山炉里升起袅袅青烟,仿佛误入梦幻之境。
大堂正中挂有八幅丝帛人物画,其他墙壁所挂的则是普通的仙子画。
那八幅丝帛画前还有一张绘有昙花纹饰的瑶琴(七弦琴)。
瑶琴仙气环绕,绝非凡品。
来来往往的小姐姐们又告诉大家这里的确是个仙境。
这些小姐姐们似乎都是从古画上下来的仙子,个个云鬓花容,襦裙飘飘。
只是这里的其他人长得有些奇怪,不能叫歪瓜裂枣,应该叫奇形怪状:人与各种动物的各种结合,半人半兽,或者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和在博物馆里见到的那些怪兽文物差不多,什么人首鸟身啦,什么人身鸟脚啦,山界人果然不一般。
那些奇形怪状的山界人盯着他们三人,倒显得他们三个人类不是很正常。
沈竹猗凛冽的眼神一扫过去,那些山界人立刻回头,各吃各的。
阿巧累极了,也管不了这么多,便就近选了一处席地而坐。
她趴在几案上,直呼:“好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