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曦[快穿]_作者:柳亦瑜(240)

  只是年深日久,再加上战乱,很多都已经废弃不用。

  而一条通畅便捷的驰道,对于一个国家的用处,尤其是对于一个即将进行重大战事的王朝,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卓氏现下主动要承担造桥铺路的善举,又透露了是长安的示下,拿出了朝廷的委任,再加上卓氏的各路打点,一路的地方官大开方便之门。

  卓氏乃是汉室钦封的皇商,卓氏女更是太皇太后敕封的翁主。

  有太皇太后跟天子作为后盾,他们上赶着巴结还来不及了。

  卓氏能够成为蜀地的大商人,个中关节自是清楚的,现下又有了皇商和朝廷撑腰,自是放开了手脚。

  各地的一些富人官吏还纷纷要捐纳财帛,参与到驰道的修筑。

  苏碧曦吩咐管事在每地修建的驰道上建造一块石碑,上面写有捐赠财帛物品富商官吏的名字,连同他们捐赠的财帛及物品都一一标示清楚。

  一时之间,愿意捐助驰道之人更多了。很多地方,卓氏几乎不用花费太多,便能筹措到需要的财帛。

  当地百姓在闲暇时,也接受商队的活计,挣一些闲钱。

  而苏碧曦在刘彻和窦氏的庇护下,让商队走到了更远的地方。

  她按照自己知晓历史的便利,挑选了有经商才能却尚未发迹的人,带领商队前往汉室未曾涉足的百越,趁着汉室新胜,在当地几乎是相当于白送的情况下,买下了许多山地,用来种植茶叶及各种适合南方种植的东西。

  在有百越的汉室驻军协助下,雇佣当地的百姓,与当地夷族通商,换回了诸多中原没有的瓜果草木,药材药方。

  卓氏遵照之前跟刘彻所说的,在远离匈奴,还算安稳的地界屯田。

  边疆之地,气候恶劣,地广人稀,卓文华带着卓氏诸多奴仆,加上采买的流民,当地的农户刚开始屯田时,着实是吃了不少苦。

  边疆驻军也在朝廷的命令下,开始了军屯,戍卫与垦耕并顾。

  战时打仗,闲时屯田。

  茶叶的盛行让许多大商人都见利意动,都想采买土地种茶。等他们正欲去当地官府采买茶山时,官府却说,欲要采买茶山,必须为西疆屯田,方能获得买卖茶叶的路引商引。

  商队南来北往,贩卖各地特产,在时机成熟时开始修筑驰道,一日强过一日。

  时下的长安权贵们纷纷与苏碧曦合作,利用苏碧曦已然开辟的商道,为自己的商队提供便利。

  大量商队及货物的流通,促使驰道的修筑更加有效而迅速,各地的物产陆续出现在了长安的铺面上。

  刘彻将长安设置为京兆府,整理街道,修缮房屋,并派有吏兵巡逻,收缴商铺税赋。

  商业的日趋繁荣,不仅给官宦权贵带来了财富,让卓氏和苏碧曦挣得了金山,也给汉室带来了更加充沛的税收。

  桑弘羊便是这个时候,刘彻送于苏碧曦,作为翁主府长史的。

  桑弘羊今年正是行冠礼之年。

  他出生于洛阳的一户富商家庭,而洛阳人以善于经商闻名天下。桑弘羊自幼就展露了对于算学及经商浓厚的兴趣及卓越的天赋,仅十三岁就以以“精于心算”名闻洛阳。

  也就是在这一年,桑弘羊获得了汉宫的诏书,被任命为侍中,选为当朝太子刘彻的陪读。

  桑弘羊陪伴刘彻长达七年,刘彻十分了解他在算学和经商的天赋。在苏碧曦问他讨要一个善于此的长史时,第一时间便想起了桑弘羊。

  这也正合了苏碧曦之意。

  桑弘羊这位以善于经济,长于经营闻名西汉的权臣,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长史人选了。

  桑弘羊现下只是侍中,并无实权,早就盼着能够一展抱负。

  他陪侍在刘彻身边,自是知晓刘彻跟文锦翁主的事。

  文锦翁主身后有窦氏和天子两座靠山,又信重于他,将名下的商队铺面都交托于他。

  做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桑弘羊岂有不尽心之理?

  苏碧曦自来到汉朝就开始做的准备,现下已然开始展现出了成绩,每日繁忙程度不下卓文华。有了桑弘羊这个得力的长史,着实是如虎添翼。

  桑弘羊每一月要跟她一起核对商队及铺面的账目,并且做出要送入刘彻私库的部分。

  苏碧曦的商队,不论是人手还是开始所要的靡费,刘彻都是出了力的。

  而且,只有刘彻在其中有份,才会更加关心商队的运作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