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曦[快穿]_作者:柳亦瑜(296)

  苏碧曦瞳孔倏地一紧,手中的瓷瓶忽地从手心滑落,在地上嘭地一下摔得四分五裂。

  阿青齐妪赶紧来看她是否有被伤到,却被苏碧曦一手拂开,只见她脸色比地上的雪还要白,怔愣地问着桑弘羊,“汲黯大人呢?还在十郡的十万士卒,可已经被遣回了驻地?”

  话音还未落,着褐色深衣的主爵都尉汲黯,魏其侯窦婴便跟在了芷晴的后面,进了庭院之中。

  汲黯大步向苏碧曦走来,立时便向苏碧曦行了一个大礼,“翁主,陛下已经命卑臣不再督管黄河之事。卑臣已经收到消息,十万士卒,尽皆被陛下下诏散去了啊。翁主,十郡子民如此,恐怕就将死绝于淘淘黄河之中。还请翁主千万要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劝服陛下!”

  窦婴亦言,“还请翁主勉力,定要劝服陛下。”

  汲黯在临去黄河之前,苏碧曦亲自前去跟他阐述了如何救灾防治瘟疫之法,并坦言自己为防止黄河决口已经做下的事。

  汲黯在得知连濮阳太守公孙弘都是苏碧曦请去治河之人后,便对苏碧曦心悦诚服。

  汉室的即将册封的新皇后,又是陛下信重的文锦居士,汉室能有此女,实在是江山大幸。

  但是现下,不愿再治理黄河的是陛下本人。

  濮阳堤坝上的决口每一天都在扩大,汲黯闭上眼睛,脑海中都是沿岸百姓的惨状。

  他亲眼看见还在啼哭的婴儿被母亲放在木盆里,母亲被洪水瞬间冲走,而木盆顷刻间被洪水裹挟而来的大树撞翻。孩子掉落在洪水之中,刹那间便没了踪影。

  太惨了。

  没有亲眼目睹这些惨状的人,根本无法体会这样的惨剧。

  人争着吃死人的尸体,只为了能够活下去。

  濮阳有公孙弘在,已经是受灾最轻的一个地方。

  汲黯去到下游的河南之地,连一只活着的动物都未曾看见。

  即便是耗子,都被人吃光了。

  他亲眼看见有人生吃了一只耗子,因为只要等上一会儿,就会有无数人来哄抢。

  人间生地狱。

  陛下颁布诏令之后,能够去劝的人几乎立刻都去了。

  连赋闲在家的魏其侯都冒着被重罚的风险去了未央宫。

  所有人都无功而返。

  陛下到最后都不愿意再见他们。

  王太后跟武安侯竟是附会陛下之言,认为黄河决口改道乃是天意,天意不可违。

  现在唯有陛下爱重,即将封为皇后的文锦翁主,能够有希望劝服陛下了。

  “陛下哪里是能够劝服的”苏碧曦冰冷的语声传来,带着一股深切的讥讽之意,自嘲地笑了笑,“三公九卿俱已去劝过陛下,可见陛下已是下定了主意。武死战,文死谏。都尉大人,舅父,可愿为汉室一死?”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我想写汉武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汉武帝这个错太大了。害死了这么多人,刘彻哪里来的脸说自己是千古一帝?

  第177章

  依照汉制,未央宫的大朝会是五日一朝。

  自天子下诏召回郑当时及前去黄河救灾的官员后,朝廷内外都像是炸开了锅一般,无论心里是怎么想的,都纷纷求见天子。

  三公九卿都去了,御史台的御史更是雪花般的上疏都送去了宣室殿。

  有劝谏天子继续救灾的,也有认为天子所做再妥帖不过,顺应天时的。

  朝政之中,从来都不会只有一种声音。

  哪怕是品秩不过三百石的郎官都递了上疏上去,无论陛下看不看,好歹也是凑了一个过场。

  今日的大朝会,是天子明确下诏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朝臣们早早就进了未央宫,脸上神色莫辩。

  刘彻端坐在高台之上,十二根五色串珠串成,朱、白、苍、黄、玄次第排列的冕旒垂在他的面前,遮挡住了年轻帝王的眉眼。

  百官行大礼后,跽坐两侧。

  黄河水患治灾正史汲黯上前跪在殿中,凛然道:“今天下议论纷纷,皆言黄河水患乃是天神发怒,天意如此。卑臣之郡望正是黄河沿岸之濮阳。卑臣治水不利,本是有罪在身。身为濮阳之人,失德于上天,招致如此惨祸,濮阳子民十不存一。卑臣此罪滔天,不足以舔居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之职,请辞去所有官职,以余生向上天赎卑臣之罪。”

  满座皆惊。

  田蚡跟田胜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见自己煞白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