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曦[快穿]_作者:柳亦瑜(334)

  世家大族一旦势大,就会成为君权的一块绊脚石。

  吕氏,窦氏皆是如此。

  窦氏失势之后,王氏田氏又成为新贵。

  汉室势必需要将近百年来的功臣权贵打压一番,来稳固天子跟朝廷的威信。

  刘彻的手段过激是真,但是目的却依然达到了。

  清楚知晓后世历史的苏碧曦明白,汉室之所以灭亡,其中一个毒瘤就是位高权重的世家大族。

  在这些世家还未真正站稳脚跟之时,削弱他们的势力,本就是应当的。

  只是以言论罪,一旦开了先例,后果实在太过可怕。

  她深深吐出一口气,看着郑谷喜形于色的呼喊着“到了到了”,调转马头,“大人,我们离长安千里之遥,还是先解了黄河之危。毕竟,汉室还未亡,黄河却随时可能再次改道。”

  第200章

  进入清河郡,黄泛区跟未受灾的地方几有天堑之别。

  他们方进入清河郡时,正当春时,青梅如豆,桃红梨白,山桃飞霞,绯樱缤纷,沱茶满树。

  举目望去,南归的燕子在房梁上筑起了巢,鸠鸟拂开了自己的尾羽,过眼尽是斑斓弄影的繁花,彤彤开似锦绣绚烂的霞光,从眼前一直蔓延到天际。

  若是在长安,数不清的人前去郊外踏青赏花。

  郎君跟女郎们都穿上春衫,广袖翩翩,呼朋引伴地乘舟游湖,投壶游戏,曲水流觞,或吟诗作赋,或引吭高歌。

  正是一年春好处。

  当他们往郑谷所在的东武城走了几日,进入黄泛区后,便像是来到了一片废墟焦土。

  东武城是清河郡治下,黄河沿岸的大县,有近二十万人之多,在汉室已然算是人口很多的一个县。

  人们世世代代沿着黄河而居,依黄河而生。

  如今因黄河而死。

  黄河改道,中下游郡县几乎出现了毁灭性的灾难,很多地方在顷刻间成为了汪洋。

  此次黄河改道之后,东武城损失了近三成的子民,是除了濮阳以外受灾最严重的郡县之一。

  洪灾过后的瘟疫,又带走了二成的灾民。

  这已经是汉室在苏碧曦的一力推动下,各地除了粮仓之外,还增设了药仓,储备了大量的药材。

  各地大力培养郎中大夫,享受朝廷俸禄。

  不敬医者会被严厉处罚,甚至还有过处死的案例。

  即便如此,苏碧曦一行人看见的,仍然是满目疮痍。

  用砖块跟木头勉强搭起的土屋,所有长出来的树木甚至野草都被人吃了。

  人们身上衣裳脏污地好似几个月没有换过,到处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味。

  老人孩子甚至成年人,都到处如厕。

  他们已经不觉得这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在不能裹腹,衣不蔽体,随时可能被瘟疫带走的时候,哪里还顾得上这些?

  官府也并不认为他们连这个也要管。

  光秃秃的土地上种满了红薯,哪怕是屋子旁边也是。

  冬季过去,气候转暖,却仍然没有到能够扦插的时节。

  红薯的正常种植时节应该至少是春分之后,三四月份大地回温。

  但是灾民们等不了了。

  红薯已经是他们知晓的,生长到收获最快的庄稼。

  他们只能尽早地,尽可能多地种下红薯,期望他们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收获。

  他们或许已经等不到红薯成熟的四个月之后了。

  这已经是经过苏碧曦数次改良,成熟最快,生长周期最短的红薯了。

  她之所以冒着极大的风险,拿出这些从未出现过的作物,就是为了防范真得出现了极大的洪灾后,尽可能给灾民一条活路。

  一再拿出棉花红薯,引起天下人的注意,绝不是她一个出身低微,没有家族势力撑腰的女郎应该做的。

  即便是有刘彻作为后盾,她也不该如此成为众矢之的。

  能够拿出这么多神奇东西的人,是不是会拿出更多的?

  那么她几乎就是一座金山。

  她拿出这些东西,作为天子的刘彻,如何看待这么一个异数,会不会忌惮于她?

  皇帝不会希望天下有这么一个变数。

  变数意味着难以控制。

  刘彻已经不能控制住苏碧曦了。

  他会不会觉得苏碧曦如果有二心,会是他人攻讦自己最好的利器。

  没有一个帝王没有疑心。

  这个全天下最危险的位子上,坐着全天下疑心病最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