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曦[快穿]_作者:柳亦瑜(474)

  真是一把好腰,好身段啊。

  看来在她离开长安的日子,刘彻从未放下过练武才是,才能有这样的身段。而刘彻这么强健有力的体魄,受益的就是她了。

  一想起这么一张清贵俊美的脸,这么合她心意的瘦腰,归了她,她就要忍不住得欢喜。

  刘彻早就知道苏碧曦定然会再抱住他,转过身来,将这个爱撒娇的女郎团进怀里,逮住怀里人的樱唇,唇齿交缠间露出些许话语,“乖乖儿,郎君的乖乖儿……”

  苏碧曦眉眼带笑,沉迷于刘彻的气息里,感受他充满爱意眷恋的亲吻。待一吻结束,她吐气如兰地道,“郎君,还有好几个菜要做了。”

  刘彻自然是一切都依着她,两人有说有笑,将将花了半个时辰才做完了午膳。苏碧曦很给面子地一顿猛夸,拿着勺子喂刘彻喝汤,“郎君,是不是自己做的膳食,格外地美味呢?”

  刘彻喝下鸡汤,将苏碧曦抱到了自己的坐垫上,捏着她的脸,“你说这句话,就打量着日后要我时常做膳食。你这个小坏包,真是怀够了。”

  苏碧曦吐吐舌头,一双桃花眼笑得弯成了弯月,“陛下英明。”

  ………

  两人情意延绵地吃完了午膳,便乘车来到了长安西郊,一排大气凛然,却又质朴淳厚的屋舍出现在眼前。

  此处为泾河跟渭河交界之处。

  屋舍用黑白砖石砌成,旁边间歇种植着几株绿树,颇有宁静致远之感。在屋舍之前,用甚为普通的砖石建造了一座石碑,上书“泾渭学宫”。

  这就是苏碧曦筹划多年,仿造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所创立的学府。

  刘彻亲政以来,就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固然可以在思想上创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有助于汉室的江山社稷,更可借助官府的力量,扶持儒学,将儒学钦定为官方思想,从而影响了华夏两千余年。

  可是此儒术,将孔子捧到了大成至圣仙师,乃至于圣人的地位,真得对于华夏文化的繁荣皆是益处,而无一害吗?

  这个独尊儒术的儒术,真的是孔子所创建的儒家,有教无类的仁义之学吗?

  仅仅扶持儒家,而将其他百家加以贬斥,莫非儒家真得好到了旷古绝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永远不会错,永远不需要进步的地位?

  任何东西,包括思想跟行为,任何人,都需要不断吸纳新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香的还是臭的,经过自己的去伪存真,经过自己的判断吸收,方能够不断进取,不断有新的活力。

  春秋战国是华夏思想空前活跃之时,影响了华夏几千年之久。可是自从春秋战国以后,华夏可还曾有过这样人杰辈出,能够流传千古的思想家及流派的时代?

  没有了。

  自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吏为师,到刘彻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项不过换汤不换药的愚民之术,将权力跟儒家捆绑在了一起,提倡三纲五常,使得民众但凡不学习儒家,便不能举孝廉,便不能参加选官,便不能参加科举。

  到了程朱理学之时,更是到了存天理灭人欲,并且有了女子守节不能再嫁,以至于后期的裹小脚等诸多灭绝人性的恶行。

  而对于女性的残害,对于人性的灭绝,对于八股文的提倡,到最后使得华夏富国强兵,文明教化,再次重现了百家争鸣之盛景,开创了汉唐盛世了吗?

  仅仅扶持一种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实在是可怕至极,危险至极。

  因此,在苏碧曦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她一直试图让刘彻能够留出一丝缝隙,使得其他的思想学派能够存续下去,而不是就此湮灭。

  仅仅是汉之一朝,仅仅推崇儒学的害处就已经显露无疑。

  苏碧曦只需拿着文锦居士的幌子,将不过几十年后古文经跟今文经之争,仅仅是哪些儒家的典籍,就可以让朝廷党同伐异,党政之风盛行于世,外戚宦官争权夺利,而儒生们师门遍布,不思报国,反谋名利。

  仁、义、礼、智、信尽皆成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权势滔天。

  刘彻现下并不是十分信重董仲舒,对董仲舒所提的《天人三策》也颇有疑虑,这就给了苏碧曦最好的时机,提出了重建稷下学宫的建议。

  一座不需要刘彻掏钱,不需要刘彻操心,不需要朝廷出人,就能得了好名声的学宫,朝廷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