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里随侍的护卫直接拿下了刘建三人,将刘建一脚踹去,直接跪在地上,却见刘建猖狂大笑着,“哈哈哈哈哈……他终于死了,终于死了……死得好,好!”
苏非此时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还是为自己的命运担忧,只得对着如丧考妣的护卫吩咐,“带去王爷大帐吧………一切,得看王爷。”
无论刘建是生是死,他们是生是死,都得看淮南王刘安。
而此刻的淮南王大帐里,淮南王刘安喉咙里也插着一根细细的长针,口鼻都流着鲜血,看着站在他眼前,他最倚重的方士左吴,“竟然是你……咳咳咳……”
话刚说完,刘安便倒了下去,再没了气息。
“士为知己者死” 左吴走到刘安身边,替刘安将尚且睁着的眼睛阖上,“仆之知己,并非王爷,乃是文锦翁主。”
文锦翁主能够给他真正的修炼之法,哪里是人间之事可比的?
方才进来的,扮成小道童的霍去病似笑非笑地看着跟他一起进来的淮南王庶长子刘不害,“公子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竟能够轻易进得王帐。”
“霍郎君过奖,哪里比得上陛下跟皇后深谋远虑,人心尽得”刘不害看见自己父亲的尸身,脸色没有丝毫变化,“我儿应当已然得手,就要来到此地。待我接手了淮南王大军,就会立时停止攻城,向长安投降。”
“大善。今次事了,我便送左先生回长安了。”霍去病一口应下,没有半分迟疑。
刘不害见此,忽地叹了一声,“陛下得人,皇后得人。”
霍去病这才十三岁的年纪,就有胆色跟谋略做下这等大事。在事了后,毫不迟疑地将后事交给了他。
要么霍去病是断定了他绝不会再跟长安为敌,要么则是算准了他的心思,不敢跟长安为敌。
汉室中兴啊。
第355章
“尔等一群草包!都七日了,还未曾攻下武关!武关守军不过几千而已,本王有九万人,九万人!十个打一个都打不下区区一座武关,整日给本王说什么戒备森严,城强器利,本王没有给尔等兵器器具吗?没有吗?”
胶东王刘寄挨个指着大帐里的将军校尉,赤红着眼将人骂得狗血淋头,还嫌不解气,一脚踹翻了眼前案几,拿起佩剑砍断了放着香炉的檀香木架子,在大帐里发了疯似的四处肆虐,“尔等谁不知晓河东离武关多远吗?尔等如今不发一言,再过一日,等到刘彻搬来救兵,你们人头落地,尔等的话,就留着给阎王听吧!”
“殿下息怒,如今的情形,也是意料之中……” 胶东国相国胡若望苦笑,上前劝说刘寄。
自古以来,凡是臣下谋逆皇位稳固的天子,唯有速战速决,绝不可将战局拖延过长过久。
他们自从有了起事的准备后,就联络各路诸侯王,合纵连横,广邀游侠,就是打着能够悄无声息拿下长安,占据长安之后,再拿出他们拟写的先帝遗诏,让刘寄在长安继位的主意。
因为即便是刘彻,恐怕也想不到,他从小亲如同胞兄弟的胶东王刘寄,有朝一日会反叛于他,在他心口插上重重一刀。
就是他们这样千算万算,这样处心积虑,也没想到,不仅淮南王没有尽快拿下函谷关,他们也真得未能拿下武关。
虽然长安城兵力空虚,可是函谷关跟武关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牢牢拱卫着帝国的都城,最近的援兵河东跟咸阳驻军何时能到,他们何时就要面临两面夹击之劣势,更有天下勤王之师时刻可能前来,那些蠢蠢欲动的诸侯王想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胶东王国中尉容炎面色凝重,“殿下,函谷关武关自古就是拱卫长安之门户,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又有皇后打造了层出不穷的神兵利器……”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向来攻占防范严密的关隘便是千难万难,几倍十几倍于守关的兵力乃是常事。”
胶东国司直奚彼避过四处散乱的木屑,进言道,“兵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凡百姓者,若是朝廷能与之同意,则能为之效死,而莫能抗命也。
“当今天子体恤民情,洞察民意,广修水利,改良作物,引进新产,开拓商路,屯田戍边,反击匈奴,修浚河道,整治江河,乃是顺应天地,下合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