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孟婆世间行_作者:千屈莱(34)

  平乐公主听此傻了眼,难道父皇真的要为了几个奴才,不止不为她撑腰惩治孟婆那个贱人,还要为此斥责她?随后哭着说道:“在父皇心中,儿臣还没有几个奴才重要,儿臣不依!儿臣不依!”

  景和帝看着平乐公主这胡搅蛮缠不知礼数的模样,简直就要怒发冲冠,厉声说道:“身为公主,竟然如此蠢钝无知!安德海,传朕的旨意,平乐公主缺德失范,禁足半年,罚抄三字经百遍,至于其他处罚,由皇后定夺!”

  平乐公主不可置信,平常最是和蔼亲切的父皇居然会这么对她?不知是伤心还是感到流连,哭闹的更加厉害。景和帝见此头疼的厉害,他实在没想到平乐私下里居然是如此模样,实在是有损皇家颜面!越看越气,景和帝派人硬是将平乐公主绑回了玉清宫,然后吩咐安德海找太医医治被虐打的太监。

  孟婆冷眼看着这一切,三字经?已经年近十岁的公主因为失礼被罚抄孩童启蒙时才会读的三字经?景和帝这可要把潘德妃的脸面下尽了。

  不过,上辈子的处罚似乎没这么重,只是被禁足三月,责令潘德妃严加教导而已。

  不过既然能加重刑罚,也算不枉费了孟婆刚才那一番慷慨激昂的正义之言,而且能够被管教,对平乐公主也算是一件好事。上辈子魏王攻破皇城登基后,或许是因为孝心,或许是因为脸面,平乐公主当面辱骂了魏王不孝不悌,是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而后被魏王以殿前失仪之罪直接赐死。能够改了性子最好,改不了性子,也应该能够收敛一二,届时定会少了许多被她欺辱的人。

  不管如何,上辈子已经过去,这辈子只要有孟婆在,定不会重复那满是遗憾的历史。不止如此,她还要放一把火,让这把火烧到潘德妃,甚至烧到皇后那里!

  孟婆心里冷笑,面上却惭愧羞赧地对景和帝说道:“皇上,请宽恕臣妾胡言之罪。”她才不会替平乐公主求情,善意要留给值得真心对待的人。

  景和帝见了孟婆,心里的怒气顿时消散大半,柔声说道:“爱妃何罪之有?正义之言,朕非常欣赏!”

  爱妃?孟婆不可置信地看向景和帝,心里叹道,完了,这晚上又免不了一顿折腾。

  孟婆细细地品着景和帝的眼神,除了爱意,隐约间还带着些许感激。

  为何会感激?孟婆自然了然。

  一个人从幼童经历许多是是非非后长到成人,迎着阳光的时候,随身而动的不止是影子,还有岁月积淀下的痕迹,身上的,还有心里的。

  从来都是如此,站在你面前的人,不止是眼前的这个人而已,还有他过去的喜怒哀乐。

  第18章 真圣母和伪白莲-06

  先帝早年励精图治,可惜晚年昏庸,宠幸奸妃。因奸妃深得先帝喜爱,就连当年的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也不得不退避三舍、避其锋芒。可惜奸妃欲壑难填,后宫风光已经远不能满足她,所以她想方设法使得先帝答允让她哥哥封侯入仕,而后者更是在先帝的庇佑下,短短数年间,就已经位至高官。

  至此,在先帝的纵容下,奸妃一党把心思转到皇储人选上。奸妃已经生有皇子,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宫中育有皇子的的其他妃嫔皆人人自危,包括景和帝的母妃静嫔以及魏王的母妃端妃。可惜,不管众人如何努力,始终躲不开奸妃的算计。尤其是景和帝,因为年幼时聪敏过人,常得先皇和太傅的称赞而成为了奸妃的眼中钉和肉中刺,为此常常受到暗算,几次差点活不下来。

  若要灭亡,先要疯狂。奸妃一党通过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眼看皇储人选即将选定,此后前朝后宫的大势都将要落在她们手中的时候,先帝却忽然急病而死,但是先帝死前却未留遗诏,所以新帝人选尚未确定。不管继任人选如何确定,每次新帝登基,总免不了明波暗涌,所以事涉其中的无不人心惶惶,唯恐被波折牵连。

  形势严峻,奸妃一党却志得意满,开始大张旗鼓地鼓动其他大臣推举奸妃所生的皇子为新帝。就在此时,皇室宗亲佟王却忽然在殿前列出奸妃一党三十余条大罪,其中最严重的自然是结党营私和祸乱朝纲。佟王准备已久,还未等奸妃一党反应过来,就已经召集十三营的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拿了奸妃的哥哥,血偿了那些他曾犯下祸国殃民的罪事。

  奸妃的哥哥一死,奸妃在前朝的势力迅速土崩瓦解,而在后宫中,有太后做内应,自然迅速将奸妃问罪赐死。奸妃死后,持续数年的前朝后宫之乱终于告一段落。而后,佟王与众大臣商议后,推举了贤德兼备的还是皇子的景和帝为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