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姐的古代生活_作者:斜月迟迟(16)

  白家媳妇们看这老两口这般。不禁羡慕的转向了自家男人。若是与他这般到老。不禁低下头红了脸。

  白家儿子们。真是没脸看啊。一大吧年纪了。还秀什么恩爱。

  白四妮,最美好完满的爱情莫过于如此了。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白四妮也刚刚听完他们谈话。对自家老爹也是佩服的。在内心不禁竖起大拇指道,

  “爹,不过还是你最牛,有传销头领的资质,我看你如此骨骼清奇,面貌清秀,不如加入我大华夏国的邪教组织算了。”

  白老爷子陪完罪。哄好老婆子对着下面人说道:“三,就秋收后把孩子送去教书先生了那里吧,现在要进入农忙了。怕是来不及。”

  白三回绝道。:“爹,秋收至少要过完这一两个月,到时候不久便要入冬了要过年,过年去或者快过年去过去,教书先生家里先生会怎么想,想我们农户人家小家子气,为了图省个礼钱,这个时候才送孩子来,有冰天雪地的。让孩子过来遭罪,先生会怎么想?会怎么看待我们。又怎么会善待我们的孩子呢?别人可以看轻,我们可不能看轻。我们一看轻孩子,别人是不会在乎的。”

  “再说,在这秋收前送去读书和秋收后送去读书。又有什么区别呢?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吗。结果当然是不会的。所以我们若是决定了,早一点去,晚一点去又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什么时机是对的,是好的。等待有时平添了烦恼,吃力反而不讨好。不确定的事情,我向来是不会去做的,瞻前顾后,大多数都皆无下文了。”

  白三停了停。看了看在坐的大家。很是坚决的说。:“家里现在情况还不错,现在也不需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年岁又小又能尽什么力呢,不如把他们打发过去,尽早去读些书,也显得我们看重,旁人也不敢薄待。”

  然后他看向白老爷子,等待着老爷子的发话,希望他能早下决定。毕竟事迟则生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过了许久,还不见有人的发声。周围一片静谧。周围天天见,油灯里灯芯发出噼啪啪啦的燃烧的声音,不绝于耳。

  白三内心不禁有些绝望和失落。

  罢了。若无人理解,我便送自己的子女去吧,旁人我可管不了了。

  最后等了好久白老爷子才长叹一声。“哎,也行。”

  感慨道。:我白氏有你这么个子弟,我之大幸啊。我白氏之大幸。”

  白大白二也敬重的说道。听三弟说话,可明事理。

  读书的事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第6章 聋婆

  话说 。自卖参那日过后分了银。

  打定了要送孩子去上学的注意。这读书的事便被提上了议程,近在眼前。

  再被白三昨日那么一番大道理讲下来,今天家里的女人便急急忙忙的准备起了要走的衣服,生怕错过了这种大事。

  就由白老爷子去和村里的村正讲下,一起去邻村的先生那知会一声。打算后天去拜师。

  这日子可是请村里的神婆问了下的,后天可是最近的黄道吉日。

  村正也姓白,他们这个村有很多姓村,村正与白老爷子除了姓,在族谱上着一代又一代地记录下来,倒查不出多少年前或许是一家了。

  拜访完先生后,村正不禁为白老爷子的大手笔吓到,说所有的男娃去读书,白家现暂时只有三个大的男娃子,一个小的刚出生,一年就束脩就一个二两三个六两,看白老爷子这说法怕是要至少读个三四年。

  农户人家要支撑起读书人读书不易哦。

  所以白村正忍不住打听白老爷子是否能够真的谁要是想读就送他读。白家底子可好。

  白老爷子回了一句说:“底子好什么好,谁要是想读就让哪一房出钱送,钱,老两口可不管的,至于当官,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那只有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才有的事了。嘿。这就看他们造化了。”

  其实白老爷子心里美滋滋的想着福娃在自家总有一个能成为文曲星吧。

  然后把老爷子背着手慢悠悠的回家去了,完全不知在他走后白家底子丰厚,家资颇多,财大气粗的要养三个读书人的事,不禁在村子里传开了。

  俗话说的好,财不可外露,在白家富有的盛名之下,一些人也听到了,不禁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