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岛叫做双屿岛,上有码头,曾经一度极为繁华。可惜双屿岛如今是空空如也,岛上没有一个人。在萧子鸿严守海岸线之后,这岛上却有了人。
这后来岛上的居民十个中仅有几个是本朝百姓,还是去做海盗了的那批百姓。余下的有部分是西边来的外人,有部分是周边岛国成寇之人。
他们和沿海一带部分商户勾结,不断发展,充满了野心。
这群“居民”对准了朝内这一大片的土地,总想着试图侵略。
不过每回伸出触角,都会被崇明教砍回去,以至于他那些个水师见着崇明教,总是情感颇为复杂。送到他面前来的那些个本子,说起崇明教时也会提点两句这教的好处。
可惜崇明教那会儿规模,还真不算大。
萧子鸿收回了神,不再去想与这一世全然不同的事情。
他在江南,就已代表着双屿岛只能是他的。外来人要染指,那还是做梦比较快一些。
双屿岛码头是早年建造好了的,废弃不用不过百年。
萧子鸿能将应天改成南京,自然能将双屿岛重新启用。现下他便要将这个双屿岛,暂时变成江南水师的训练地。
红六跟在萧子鸿身边,正下令让将士们将岛上能住人的地方再收拾出来一片。
将士们很快应声,当即下去做事。
双屿岛毕竟是个小岛,各个地方都颇为潮湿,虫蚁也极多。
以前搭建住人的地方,十有八丨九是不能住的。将士们没有必要彻底推翻原先的屋子,不过却是要将那些原先的屋子给稍微修缮修缮。
萧子鸿拿着这岛上的地图,略带思索,圈圈画画再写了点内容,给将士们分出了几个比较安全的训练点。
写完后,他将地图交给了红六:“若是有外人来袭……”
这会儿被分配到双屿岛和潜伏在五岛的水师并不多。
一旦有外人来袭,萧子鸿怕对方人数太多,岛上要是没能守住,那损失太大。红六一旦发现有敌袭,必须先要和朝廷人联系上,必要时还要和崇明教联系。
红六明白萧子鸿的意思,恭敬受命。
萧子鸿处理完这个事情,又匆匆坐船回到崇明码头,将舒浅先前说的包括玉米在内的诸多粮食香草,仔细询问清楚了如何种植,如何使用,在一一划分了类别,派人送到京城去。
银钱可以送南京,这些东西在南京六部还没设立好前,只能送到京城户部。
若说红薯让户部上下很是震动,那玉米便是让他们心中极喜了。
为何?
因为舒浅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这两种东西都能够当主粮吃,还能够套种,也就是种在一亩田中。
玉米种出来极高,像是一根长长的竿子,而红薯则是基本上在地下,一上一下只要间隔好了,那是没有太大的影响。且这两种都耐旱,耐寒,还耐贫瘠。
若是上点心的农户多照料照料,还只需要给红薯施肥,根本都不需要再额外给玉米施肥。
舒浅也写明了种植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间隔。
五行红薯,夹杂一行玉米,总计九尺宽,或六行红薯带两行玉米,总计十二尺宽,按照各地土地的真正情况,农户也能自行去试验调整。
稻和麦,户部手中有不知道多少种数量,就为了能够更好适应各地的土,还在不断的思考能不能寻到新的良种,可这到底是需要大量日子去验证成效的。
新的粮食种类,那便不一样了,老百姓刚开始或许还有些抵触,可朝廷真下了命令,下头也知道这些能产量更多,让日子过得更好些,当然会想试着去种。
新皇上任,日子眼见着过得好了些,老百姓对他还是信的。
户部忙得痛苦又欢喜,礼部也没好过多少。
礼部尚书面对自己面前的信,面无表情想着自己要不要早一些提交辞呈,好回去颐养天年。
天子成亲,是大事。
京城里要人有人,要地有地,要祭坛有祭坛,什么事情都好做。忙碌是会很忙碌,但按照过往典例,礼部尚书自认还是能操持好这事的。
但这新皇不一般,非要在江南成亲。
非要在南京那地方成亲。
南京,要宫殿勉强能拿出一两个,要人还都要从京城派遣过去,要祭坛……那地方都多少年没开过坛了?群臣难道一块儿都去南京?
命妇难道一块儿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