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魔教卖甜饼_作者:奶酪西瓜(361)

  舒浅微微仰头:“既然是个天才,就该让他把那天才劲都使出来。发挥到了极致,能走到哪一步就算哪一步。成与不成,都是他的事。”

  段九渊挑眉。

  “要是不成,他知道有人比他更厉害,他就能走得更远。要是成了,他就真正做到了天下第一,哪都不是一件坏事。”舒浅觉得这才是带孩子的方式。

  不管是做什么,人生的路是他自己走的。

  舒浅最多就在前头给他寻个引路人。

  “为什么一定要发挥极致?”段九渊看着舒浅,“做万人之上,一人之下。也就那样。前提还要你摊上一个好帝王。人过好这一生,不才是最好的么?”

  舒浅笑了:“可这孩子觉得他过好这一生,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在京城骑着大马,展示给他爹娘看呀。”

  段九渊不知道在想点什么,哼了一声:“还是个孝顺的。”

  转头他继续往上走:“万一没骑上大马,他岂不是要哭出来。这才六岁。”

  舒浅跟在后头:“哭就哭了呗。人一生又不是只有科举。当个丞相不也挺好的。丞相不成,回头他喜欢酿酒,酿个天下第一也挺好的。”

  段九渊被逗笑了:“哪有你这么教人的?”

  舒浅叹气:“我这不就是不会教人,这才来寻先生了么?我这人就爱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啊。”

  段九渊问舒浅:“那你孩子呢?”

  “我孩子似乎更想要从商或者做手艺人。”舒浅觉得这两个孩子对科举似乎没什么兴趣,对当皇帝更是避而远之,现在连皇宫都不想去。

  “也挺好的。”段九渊这样说,“天下什么人都需要嘛。”

  舒浅点头:“是啊,天下什么人都需要。”

  到了。

  两人停下脚步,看向了书院门。

  第159章

  书院门是敞开的。

  此刻书院里还比较安静, 学子们都在听课,先生们不是在备课就是在讲课, 偶尔还有旁听的。

  负责看门打扫的人见了段九渊, 认出后忙将人往里头引:“大人里头请。”

  舒浅是跟随着的,自然跟着进来了。

  两人走了一段, 就不要人带路了。

  反倒是段九渊给舒浅带路, 让她听听几个先生的话。

  两人没有特别靠近,怕打扰别人讲课。

  “入国子监,可以直接考乡试, 不用再考童子试。这儿的人不成。所以在书院里, 学的东西要更多。”段九渊和舒浅讲着,“六元及第听着就比三元及第了不起。”

  他这么一说, 舒浅就跟着笑起来。

  “不过国子监有国子监的好处, 这书院里请不来的先生, 在国子监里都可能请得来。”段九渊还挺羡慕国子监的人的。

  他就不是国子监出身。

  “以后书院多了, 国子监指不定也会逐渐开始收普通学子。”舒浅是知道萧子鸿在慢慢给科举改制。

  段九渊笑哼一声:“谁知道呢。不过对天下学子而言,书院多了是好事。”

  舒浅点头。

  “这道题我们来看怎么写。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这两个字四股,中间过接四句, 复讲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

  八股文,讲格式呢。

  段九渊小声:“规矩是好事,整日讲规矩就不是什么好事。太规矩, 你瞧不上。”

  他倒是清楚。

  舒浅确实不喜欢太规矩的先生,对姚华不妥。

  “邦有道,危言危行。这话的意思是……”

  论语,讲经义呢。

  段九渊:“经义谁都能讲,谁讲不来都不好意做先生。”

  舒浅觉得很有道理。

  “前些日子,我在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不知道在说什么。

  段九渊:“这人我知道,整日就爱吹嘘,本事是有的,不适合当先生。”

  舒浅听着一个个批判过去,觉得好像哪个都不太妥当。

  一溜烟看下来,段九渊自己都批判了一个遍,忍不住问舒浅:“你还看了哪些人?说来我听听。我也好知道你偏向于哪样的先生。”

  两人寻了个屋子,受了下仆送来的两杯茶。

  舒浅这才和他说起自己看过的几个先生。

  “徽州的汪先生,总是爱提交诉状,这是那儿的风气,不成,容易得罪人,还容易扯出大事情。”舒浅随口就说了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