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婳觉得这真是上天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若当初她不去劝阻村长,她便不会遇上谢翎,若她不动依靠谢翎替她报仇的心思,如今也不会变成这样的局面。
施婳漫无边际地想着,在窗前伫立良久,然后揉了揉眉心,她从一开始就走错了一着,现在这种情况,要如何收场?
窗关上了,这时,东屋传来了开门的声音,虽然很轻,在寂静的夜色中仍旧显得有些突兀。
谢翎从房里迈出来,他换了一件浅青色的袍子,整个人显得很是挺拔,如青竹一般,月光将他的倒影投映在墙上,拉出长长的影子,那影子慢慢掠过,在井边停下了。
谢翎手里拿着的布袍的袖摆上,犹沾着许多酒渍,因为之前光线太暗,十分不起眼,若是施婳认真打量,便会知道,谢翎身上的酒气并不是因为他喝了酒,而是因为这些酒渍的缘故。
谢翎把布袍扔进木盆中,然后借着月光打了一桶井水倒进去,泡好了,他这才转身看向施婳的房间,那里窗已经紧闭了,显然里面的人也早已入睡。
他就这么看了一会,然后勾了勾唇角,露出一丝几不可见的笑意来。
今日把话摊开来说,至少在短时间内,那崔娘子不会再上门来了,谢翎今日所谋,不过是施婳的心软罢了。
月光依旧漫漫地洒向大地,苏阳城已陷入了沉睡之中。
第 63 章
果然, 第二日一早, 崔娘子又来了,只是这回她再提说媒的事情时,被施婳婉拒了:“多谢婶娘费心, 只是家弟年纪太小, 尚未立业, 我若成了亲,他便无力支撑了, 我的亲事还是等一等再说吧, 让婶娘白跑一趟了。”
那崔娘子张了张口,还想再劝,施婳笑笑,道:“天色不早了,我还得趁早去医馆坐诊,就不好留婶娘了, 希望婶娘万勿见怪。”
她说得轻轻柔柔, 在情在理,崔娘子苦口婆心道:“姑娘也到年纪了,自己的事, 也要早早上心才是啊。”
施婳颔首表示知道,又道了谢, 那崔娘子无法, 只能悻悻然离开了,施婳送她到院门口, 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巷子口,这才回过身来,却见谢翎正站在阁楼的窗前,她略微偏头,别开目光,然后将院门合上,转身进了屋子。
时间转眼便走到九月,乡试发榜的时间终于要到了,九月初九一早,许多士子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苏阳城,等着看榜。
发榜日子大多选择在寅、辰两天,以寅属龙,辰属虎,取“龙虎榜”之意,又因正值桂花飘香的季节,所有又有“桂榜”之称。
发榜的前一日晚上,正副主考官以及同考官都聚集在公堂,桌案上摆放着一摞朱卷,还有调过来查阅的原卷,比对一番,确认无误之后,就要开始填榜了。
填榜是从最后一名开始填起,一书吏大声唱中榜者的名字,一书吏填榜,正主考官严冲将三份朱卷放在正中,道:“经本官与张大人商榷,多次复审,已确认此人为本次乡试的解元。”
那刘姓房官瞄着看了一眼,面上浮现出些许抑制不住的喜色来,最上面那一张试卷,果然是他当初极力推荐的那一份!他推出了一个解元!
张姓副主考官点点头,表示无异议,严冲便摆摆手,道:“拆封吧。”
旁边立即有人递了小刀上来,严冲接了,把那墨卷上的弥封小心拆了下来,却见下面端端正正写了一个名字:谢翎。
严冲眉头一挑,他对这名字有些熟悉,一时却想不起来,正在这时,旁边传来一个惊讶的声音:“竟然是他!”
“嗯?”严冲转眼去看那说话之人,却是一个同考官。
那人见了,连忙告罪,严冲摆了摆手,好奇道:“你认得此人?”
那同考官拱手答道:“是,下官乃是苏阳知县,当初主持县试时,谢翎便是案首,是以对他有些熟悉。”
严冲道:“能写出此等文章的人,倒也难怪。”
那苏阳知县又道:“若是县试案首也还罢了,大人有所不知,此人后来参加府试与院试,也都是案首,且在一年之内考过的。”
这下严冲确确实实被惊到了:“小三元?”
旁边的几位同考官也窃窃私语起来,苏阳知县道:“正是,不止如此,他通过童试时,年仅十三岁。”
众人都抽了一口气,惊叹声四起,严冲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恍然道:“我想起来了,我见过此人,当时还问了他几句,他十三岁就中了秀才,如今将将十六岁就能做出这等文章,真乃神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