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好日子_作者:晓风圆月(257)

  沈兴良越过茶几,逗了逗猫,才含笑去书房,老头子这嘴,还和以前一样,嘴上说着不同意这门婚事,可是却愿意把命根子似的酒让出两瓶来,这可真是口是心非的厉害。

  沈国忠土匪出身,早年大字不识一个,从军之后,悍匪习气不改,杀敌又凶又猛,人送外号“悍匪将军”。早些年部队打仗的时候,针对他这样文化程度不高,又极其能打仗的人开过学习班,不过他不乐意学那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在能看报纸,还得归功于他已经逝世的妻子,沈立轩的祖母。

  他放下报纸,顺了一把怀里的猫毛,嘴上喃喃,“唉,咱们的小孙子都要成家了,一转眼你都走了十几年了,狠心的臭婆娘,活着的时候就喜欢压我一头,咋连去见阎王,你都抢在我前头……”

  沈兴良从书房出来的时候,就看见他爸一脸怔怔的看向门外,心里头就明白了,这是想起他妈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少时的夫妻老来的伴儿,他妈走了后,好像把老头子的精气神一同抽走了。

  以前的时候,老头子一把年纪还和胡同里的小年轻争辩哪家小姑娘好看,撸起袖子和欺负他孙儿的小孩打架,动不动就拍桌子收拾他们几个儿女。

  自从他妈去了之后,这些就变了,少了个拧着老头子耳朵教训他的人,到底是不一样了。

  这么想着,沈兴良突然觉得,老头子太可怜了,脱口道,“爸,我们兴许要在李家多呆几天,你要不要一起去?”

  话音刚落,他就后悔了,他爸这个人,脾气性格真的有些一言难尽,他们是去提亲的,可是带着他爸去,可能就会变成结仇的,不是他多思,实在是前车之鉴太多了。

  他侄女谈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因为老头子挑三拣四,对人家家人评头论足,所以才黄了的。

  虽然后来事情证明,那家人确实不怎么样,不过老头子当时的言行还历历在目,这么说,那时候老头子的战友中间都传遍了他的丰功伟绩,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要拿这件事打趣一二。

  不过他后悔也来不急了,沈国忠心里得意,他就知道每次一露出这个表情,小辈们准能让他如愿,屡试不爽啊!

  “老子勉为其难答应你一次,我可是丑话说在前头,要是那姓李家人不怎么样,我就……哼……”

  这次换沈兴良额头青筋暴跳了,果然,又被这老头骗了!

  三日后,沈家一行三人踏上了去李家的道路,沈立轩直接在大江县坐火车,而沈家的三个长辈则是自己开车去,一路上也都安排了接应的人。

  火车的速度略快,沈立轩在长辈们之前抵达红旗村所在的县城,返城后还是第一次回到这个他插队的地方,心里头除了感慨还有些许怀念。

  这地方比起首都来,自然算是穷乡僻壤,他身体不好,从小没吃过苦,刚来的时候也是深恶痛绝,后来渐渐的就习惯了,因为乡亲们对他们这些知青很友好迁就,安排的活也是轻省的,没有人刻意为难他们。

  沈立轩在村口下车,他回城的时候,从县里到村里只能坐牛车驴车,现在也通了汽车了,果然农村和农村的发展也拉开了差距,大江县的很多村庄,可没这个条件。

  李家的位置他依稀记得,时隔多年,红旗村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说别的。单是这些新起的瓦房,就能看出来。

  沈立轩要来的事情,李梅梅是不清楚的,整个红旗村只有两部电话,都在村委会,接电话得绕一大圈,他自己也能找到地方,就没有打电话告诉李家人。

  自从李保国辞职后,农具厂新分配来的厂长呆了不到一个星期,也辞职了,这厂子最后还是关门了。

  他在家里长吁短叹好几天,李梅梅和赵卫红实在看不下去,给出了个主意,让他找人把厂房买下来,这样不就行了。

  把厂房买下来?

  乍一听天方夜谭,其实仔细想想,这事可行的很,国营工厂变卖的事情,之前还上过新闻哩,可见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

  李保国心动了。

  沈立轩来的这天,李保国就是去县里找赵建军谈这个事儿。

  当他提着礼物进门的时候,李梅梅穿着宽松的粗布服,正站在院子里喂鸡喂兔子,头发未扎,就那么松松散散的披在肩头,活脱脱一个小仙女。

  他就站在原地叫她,“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