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好日子_作者:晓风圆月(279)

  另外几个帮忙的也都附和。

  赵卫红却摇头笑,“叫都叫了,没事,你们忙自己的!”

  李梅梅能从几个舅妈手里脱身,自然是求之不得,连忙应了她妈,三步并作两步跑进了厨房。

  太热情了,吃不消啊!

  等到把客人都送走,屋里屋外收拾妥当,赵卫红才拉住闺女,问道:“你舅妈她们都和你说啥了?”

  李梅梅就道:“没说啥,就是聊了聊家常,讲了讲孩子。”

  赵卫红白她一眼:“我能不知道她们想干啥,我当姑娘的时候,你大舅妈二舅妈一撅屁股,我就知道她们要屙什么样的屎,她们是不是想让你带慧慧,囡囡她们去城里打工?”

  李梅梅笑眯眯的,竖起大拇指,“妈你可真聪明。”

  “你答应了?”

  她点头,要是不答应,妈回娘家免不了被几个舅妈念叨。外婆年纪大了,腿脚还不好,虽然有她这些年送去的灵泉水还有各种补品养着,但是人瞅着还是不大精神,老人家脾气拧,又不想跟着闺女过,还指望着儿媳妇照顾呢。

  就冲着这些,她也不可能拂了舅妈们的脸面,更何况,她们只是说,两个表妹要去首都打工,让自己照看照看,不要让她们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被人给骗了。

  都是亲戚,就说舅妈们不说,她就能不管了?

  赵卫红不说话了,“行……”

  婚期定在十二月初,刚好年底,粮食丰收,家里也无甚大事,赵卫红把鸡鸭鹅托付给姚茜华,与一家人一起去了首都。

  赵卫红的两个嫂子倒是想把女儿一起送来,但是李梅梅笑着距了,这次回首都,事情杂多,带着两个表妹,还真不知道怎么安排,等过了这个年,正好是招工的热潮,到时候,给她们找活儿干也便利。

  李婆子与李老头虽然是第二次来了,但还是被这里的变化惊的瞪大眼睛,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就连街上的色彩也比几年前多了不少,时髦的男人女人,梳着大背头,烫着卷发,穿着喇叭裤,游走在首都的大街小巷。

  来接人的除了沈立轩,还有李四妮。

  他们一人开了一辆车,人多也坐的下。

  李婆子和李老头自然是上了四妮的车,赵卫红也是,另外三个人,李梅梅,李家栋则上了沈立轩的车。

  李婆子爱不释手的摸着车门,随口问道,“四妮,这车是你借人家的?”

  四妮得意洋洋,“才不是,这车是我买的。”

  李婆子和李老头顿时捂住胸口,一脸吃惊的样子。

  李四妮更得意了,“这算啥,我们厂子有好几辆跑货的卡车,小妮儿名下好几套房子,还有一辆比我这俩还贵的车,我看你们这次回来了,就别回去了……”

  赵卫红打断她,一脸震惊,“乖乖,这得多少钱呐?”

  镇里最有钱的一家人,要属豆腐张家,有些人家连自行车都买不起的时候,这两口子就一人一辆摩托车了,一辆红的,一辆黑的,整日擦拭得锃光瓦亮,放在家门口,来来往往的客人,谁不多看两眼。

  这又是车又是房的,这得多少钱呐!

  “不贵,这车也就七八万!”

  “……”

  等到了地方的时候,赵卫红他们还没从七八万的余韵里出来。

  等看到了四合院的大门,赵卫红更是腿软脚软了,李婆子活的年岁长,也是目瞪口呆,“这比地主家的门还威风哩!”

  李老头打过仗,见识更多,表现得比她们淡然,率先走了进去。

  这是几进的宅子,占地很大,雕梁画栋,美不胜收,李四妮兴奋的打头,一边走还一边介绍这宅子的来历,她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赵卫红也听不懂,就听懂了一样,这里以前是王爷住的地方。

  “……”

  这地方是很大,但是因为人少,多余的房间都被封着,只把主院拾掇出来住人,眼下虽是十二月,已入初冬,内室烧着地龙,温暖如春。

  沈立轩开着车,先去了菜场,七零八落的买了一大堆菜,四妮一拨人到了半个小时之后,他们才回了主院。

  李梅梅原本也请了个保姆在家里,叫王嫂,但是这几日王嫂小孙子满月,她告假回家去了。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完饭,已经是下午了,李婆子和李老头精神疲乏,早早回屋休息去了,赵卫红两口子倒是兴致盎然,拉着四妮逛园子去了,顺手把李家栋也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