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好日子_作者:晓风圆月(306)

  说是这么个说法,其实吧,李梅梅早都看出来了,她二姐是和二姐夫吵架了。

  小的时候,家里几姐妹,只有二姐读书最用功,天分最好,也最让大人省心,十四五岁的时候,也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叛逆,谁也没想到,她哪是没有叛逆期,她这叛逆期是来的晚,去的也晚,三十多岁的人了,反倒越活越糊涂。

  死心塌地的跟着二姐夫,他当兵的时候她就一个人在家里苦熬,他在外头照样不老实,离婚吧,又下不定决心离婚,捏着鼻子原谅了,又凑在一起过日子。

  生了孩子以后,更是连工作都辞了,你说她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家务没少干,在家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在外人来看,可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人家都说,李二妮好福气,男人有本事,至于她干的家务,带的孩子,在别人的眼里,哪个女的不干这些事,谁好意思拿出来说嘴!

  过日子和熬日子是两个概念,李梅梅和李四妮两个亲妹妹,哪怕被怨恨,也免不了劝上一句,实在过不下去,就离了吧!

  老辈人的行事方法,都是劝和不劝离的,有一句俗话怎么说的,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

  但是还有一句话,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李梅梅是怕她二姐一辈子就这么耽误了,工作辞了,孩子养不成器,她家的大熊三天两头和同学打架,家长们看在何晓刚的面子上,轻轻拿起放下,小的那个有样学样,才七岁就学着他哥拉山头,纠结了一批同样调皮的孩子在小区里称王称霸。

  李二妮要管,何晓刚一准得拦,他就这么个人,恨不得把小时候自己没享受上的那点子父爱十倍的补偿给两个儿子。

  两口子就这么别别扭扭的处着,矛盾越积累越多。

  李梅梅开车经过农贸市场的时候,下去买了一些的吃食,开会开了半天,早就饿得不行了,也不知道家里给她们留饭没,还是自己买些吃食祭祭五脏庙。

  车慢慢地开着,李四妮拿了个婴儿拳头大小的红糖馒头吃的起劲,含含糊糊的道:“你说咱爸咱妈都奔六十的人了,咋就这么有干劲,这次我回老家去看他们,咱爸那小家具厂已经是市里的明星企业了,咱妈和豆腐西施合伙弄的熟食厂子又扩大规模了,咱妈可逗了,踩着高跟鞋,风风火火的,人家呀,要二次创业了!”

  几天前,李四妮坐飞机回了趟老家,这才回首都没两天。

  李梅梅两手把着方向盘,感兴趣的挑了挑眉,“怎么说?”

  四妮就道。“咱妈说,不能躺在钱上睡大觉,我好几年前不是从你这里拿了几个零食方子吗,这次回去也一并让她要去了,我是没干出来什么名堂,以后孩子们能不能吃上免费的零食,就指望咱妈了!”

  到家的时候,家里人果然已经吃过饭了,不过锅里还有饭菜温着,姐妹俩又就着买的卤菜吃了点,肚子里才不那么空。

  这才吃完收拾好,赵卫红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打到了李梅梅的手机。

  电话一接通,她先亲亲热热的喊了声妈,母女两个着实有好长时间没见,李梅梅一连串问了七八个问题,“最近怎么样?我爷我奶身体好不好?我爸干嘛呢?……”

  赵卫红一一答了,她和李保国同志身体好的很,吃嘛嘛香,老两口年纪大了,偶尔也有个小病小灾,大病是没有的,腿脚也还利落。

  “我给你们买了营养品,等我大姐回去的时候,让她给你们捎回去……,胖胖参加的了英语演讲比赛,决赛在老家省城举办,到时候,也托爸妈看顾她,没离过家,我和立轩不放心。”

  赵卫红干脆应了,能看到外孙女她高兴着哩!

  “你把电话给你二姐,我和她说说话……”

  李二妮接过手机,到外头说话去了,进屋就是半个小时后的事了。

  她把手机还给李梅梅,皱着眉头道:“老何也真是的,两个孩子他一天没带过,让他带一带怎么了,还专门打电话给咱妈让过去帮忙带娃,我家那两个娃,又调皮又捣蛋,万一把咱妈气病了我不成了咱家的罪人了?”

  说着,就要收拾东西回家,竟是一刻也待不下去的样子。

  三个姐妹面面相觑,就连章问书这个当姐夫的,也赶忙劝到:“我们知道你放心不下家里,匆忙赶路一来票可能不趁手,二来恐落下什么东西,还是再留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