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农村养锦鲤_作者:莫二月(154)

  三十多岁的汉子,吴亚民说着话都要哭出来了。

  他的姐姐安慰他:“行了,老三别哭啦,咱爸这不是没事了吗,再说了,这事也怪不得你。”

  吴亚民又详细和黎序文说了情况,原来,吴老爷子有四个孩子。吴亚军的工作办起案子来,家都顾不上,老爷子跟着小儿子吴亚民一起生活。

  老爷子得了病,人有些糊涂了,家里有专门的保姆照顾。可是他担心大儿子工作危险,趁家人一个不注意出门去找大儿子了,就这么走失了。

  一家子急的团团转,在市区已经找了好几天,没想到人居然在郊县出了车祸。

  现在老爷子受了伤,但是好好养养总能恢复的,也算是万幸了。

  一番客套之后,吴家兄妹四个和黎序文、孟清聊起了家常。

  吴亚民提起黎序文的垂钓园:“我去的时候没来的及仔细看。序文,你的鱼塘都是做垂钓生意的吗?我看着面积相当大呀。”

  “有两个鱼塘做垂钓,还有一个鱼塘用来养鱼,专门供给我的烧烤店做烤鱼。另外还有几个池子养了一些锦鲤。”

  “锦鲤?”吴亚民一脸惊喜:“这还真是巧了,我就是做锦鲤批发生意的。”

  黎序文有些意外,这还真是个巧合。

  “你做锦鲤生意是不是刚刚起步呀,咱们这里养锦鲤的不多,N市周围养锦鲤的我差不多都认识。”

  “是,吴哥,我今年刚刚开始养殖。”

  “是在哪家渔场买的水花?”

  一般养殖锦鲤都是从水花入手,也就是买鱼苗,吴亚民以为黎序文也是如此。

  “不是,吴哥,我的鱼池大都是三岁鱼,还有几条四岁的大鱼。”

  这倒是让吴亚民没想到,成鱼的话,品相就不算好了,因为各家渔场都是筛选后才会出售成鱼的,吴亚民思索了一下又谨慎地开口。

  “序文,你刚入这一行,可能不太了解,这里面的水深着呢。养锦鲤学问多了,品相好的,锦鲤大赛的一尾冠军鱼能卖到几百万。品相不好的,街边两块钱一条的就有。可是这品相好的鱼可不是那么容易养出来的。入这一行需要谨慎呀,有人几百万身家踏进来,几年就赔个精光。”

  吴亚民说这话也是推心置腹了,黎序文当然不会不识好歹:“吴哥,谢谢你提醒。我也是看了一些书,摸索着养殖,养成鱼主要是为了出手快。我那里的水质比较好,可能挺适合养锦鲤的,鱼的品相还凑合。前几天卖了条60公分的,对方给了十五万,我打算年后出一批鱼,然后去南方再选一些血统纯正的锦鲤来养。”

  “十五万?”吴亚民惊住了,这价格可不低,就是他出口的鱼这个价格也属于高价位了,吴亚民来了兴致:“那我哪天可要去你那里好好参观一下了。”

  “吴哥能来指导再好不过了,随时都恭候你的大驾。”

  黎序文和吴亚民说的热闹,孟清也被吴家的两个姐妹围住,聊了起来。

  孟清说话落落大方,人也温婉娴静,吴家姐妹对她印象很好,很快就知道了孟清的底细。知道她曾经是师范大学的学生,这才明白她的气质从哪里来。

  吴家的小妹在市区经营了几家培训机构,就邀请孟清以后可以去她那里工作。孟清自然知道她们是因为人情关系,就以怀孕为由推辞了。

  吴家姐妹两个也没强求,不过还是和孟清交换了电话,方便以后联系。

  吴亚民和吴亚军也是如此,留下了电话,吴亚军说明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不过他没有多呆,因为单位又有电话过来,可能是出了案子,急匆匆交代了两句就走了。

  黎序文倒是和吴亚民聊了一些养锦鲤的事情,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临近结束的时候,吴亚民掏出了一个大纸袋子。

  “序文兄弟,我爸的医药费都是你垫付的,这是我们姐弟准备的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黎序文看了一眼这鼓鼓囊囊的,就知道是什么。他接过来打开,从里面拿出两沓钱。

  “吴哥,我也不和你们客气了,这两万块是我预交的医药费,我就收着了,其余的我不能要。”

  吴亚民和黎序文推让了一番,见他执意不收,也就只好作罢。

  饭局结束,吴亚民又让司机把黎序文两口子送了回去。

  等到回到家里,躺到床上,黎序文才有时间想起关于吴亚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