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的女学在万家宅第的西北角,前后三进院子,一进六间房子。前面一进做学堂,后面两进则是学里的库房和夫子的宴息之所。
纪钱钱去学里之前,万老夫人遣人请了学里的几位师傅过去,叮嘱了几句话,无非是让他们多关照外孙女儿之意。
几位夫子也都各自表明了愿意关照的心迹。
不同于万央他们,读书就是为了科考,不管喜不喜欢都要努力学。天不亮,还未吃早饭,先去学里读一场夜书再说。
女孩子读书,只要识几个字即可,没有更高硬性要求。不需早早起来赶去学里读夜书,用了早饭再去也不迟。
纪钱钱用了早饭,和万卿她们坐上马车赶到学里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到了。
纪钱钱是新人,夫子少不得先给大家介绍了她。之后又对她的底子进行摸查,看她认识多少字。
纪钱钱怕吓到他,只认了三五百简单的字后,就通说不认识了。
夫子觉得三五百也符合她这样的年纪和身份了。
大户人家的男孩子三四岁开蒙,女孩子五六岁开蒙,到七岁识得三五百字,不算差了。就又安排丫头备文房四宝,让她写几个字看。
纪钱钱从穿到古代,还没摸过笔呢。就算她之前练过书法,穿到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身上,手脚都不灵便,也发挥不出原来的水平。
只识得三五百字的七岁小孩子,夫子也不指望她能写出多好的字来,指导了下她握笔的姿势,又教她如何蘸墨、刮墨、落笔,就让她自己练了。
第5章 不轻松的学里生活
学里不仅教读书识字,还教礼仪、音乐、算术、棋艺、书画、女红。
纪钱钱专攻的是书画和女红。纪乔九岁就能绣出看不见任何针脚的荷包,她也要加倍努力才行。
至于礼仪、音乐、算术之流,算术不必说,恐怕学里的夫子都不如她。而礼仪,她在万家生活,处处透着规矩礼仪,不需专门学,耳濡目染之下,差不多就通了。
音乐、棋艺她倒想好好钻研一番,但广撒网不见得多捞鱼,博学无精是大忌,她要懂得取舍。理顺了这些,空闲时间,她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她年小,身量不够高,夫子将她安排在首排中间的位置,以示重点关照。
她私下跟进门处靠墙位置,不知哪一房附学读书的女孩子调了座。于是别人休息谈笑时间,经常见到她一个人,安静地坐在不引人注意的位置上,或写或画或刺绣,甚是刻苦。
她是万老夫人专门嘱咐特别关照的。学里的夫子原以为是个古灵精怪的娇小姐,没想到是个温驯刻苦再勤勉不过的安静学生。
万宁也没想到她会如此努力,“何苦来哉?又不指着这个吃饭。”
休息时间,她偶尔找纪钱钱说话,看她不是绣就是画的,忍不住唠叨。
“你不懂。”
万宁的母亲是公主,父亲是侯爷,就算她四体不勤,不识之乎,只要不出大的变故,将来也过不差。
可她纪钱钱呢?
纪老夫人对她不是真心疼爱,万家这边几个舅舅态度不明,只有万老夫人一人可以完全仰仗信赖。万老夫人在一日,她且受用一日,万一哪天万老夫人不在了,她的好日子也到头了。所以,她要为自己铺好后路。
万宁说不指着女红吃饭,在她可能是,在她纪钱钱可不是。也许哪天,她真会沦落到靠自己现在学的针线手艺过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想老大伤悲,只能现在伤悲。也不过是少玩点。现在少玩点,也是为了以后过得轻松,不吃亏。
然万老夫人却是和万宁一个想法,不这样觉得。在她看来,学问、女红都是些小玩意儿,他们家女孩子不指着这个吃饭。可见纪钱钱如此上心,她也在了意。
万老夫人闲暇喜欢和媳妇、府里的老嬷嬷斗骨牌。即使不斗骨牌,她那里人来人往说话的人多,也不清静。为了不扰纪钱钱学艺,她让下人把西边的耳房收拾出来,专门辟作纪钱钱的书房。
纪钱钱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行事更方便了。她经常把服侍的丫头们都撵出去,门一关,一个人在房里钻研各种绣法、走针、丹青、书法。短时间内,竟然进步颇大。
一个月后,当她绣出人生中第一个荷包送给万老夫人,万老夫人拿着那个虽不好看,但也不很丑的荷包,大笑道:“你这孩子,荣哥儿和央哥儿要有你这横劲,做什么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