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情况下,金国自然就是狮子大开口了,但是宋国国库的情况也是显而易见的。宋国国库空虚,断然是没有办法支撑这庞大数额的赔偿的。
赔偿没法子赔,这和谈的事就这么搁置了也不行。宋国派去金国的使臣是朝中出了名能言善辩的商御史,商御史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和谈的好机会。可是,他在这金国都城之中活动了不少,也跟着金国君臣各种周旋。只是,这结果还是不尽人意。
商御史不愿意答应金国的赔偿要求,也只能铩羽而归了。只是,宋哀帝却依旧没有放弃和谈的想法。毕竟,在他看来,如果不能说定和谈,那么这边境的战事自然也是不能结束的。这不是宋哀帝愿意看见的。
皇帝头疼了,自然有贴心的臣下出来分忧。这分忧的结果嘛,就是把玉明昭给分了出去。
第45章 宫帏事
宋国皇宫。
“太师以为这次的战败亏损,该由谁来承担这个后果呢?”宋哀帝赵轩就这么随意的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看似漫不经心的说了这么一句。
朝堂之上,对于这一次的宋金之战众说纷纭,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弱于别国。想和,又怕了金国的大胃口,毕竟国库的情况摆在那里。想战,兵将也只有镇北侯玉明昭所统率的定北军拿得出手,可宋哀帝才下了惩戒的旨意没多久,而且粮草军饷也是个问题。
商御史自金国铩羽而归后,面色就一直不是很好。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也着实是尽力了。
宋哀帝虽然称不上什么明君,可也不能就这样寒了自己臣下的心,是以他对商御史也是体谅,更是不少宽慰。商御史那里好过了些,可宋哀帝自己心里这口气下不去啊!
“陛下,这一战是何人领兵,又是何人指挥的,自然就该找那人算账去啊!”李太师捋了捋胡须,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只是那双老眼里偶尔闪过的精光,就表明了此事并没有这么简单。
玉门峡之战,宋金两国对立,是镇北侯玉明昭带着手下的定北军对战金国大将慕容方的大军。也是玉明昭指挥的这一场战役,李太师言下之意很明显,玉明昭就是这一次的替罪羊。
李太师能拥有今日的权利和地位,察颜观色的能力自然是少不了的,他很了解帝王的内心。宋哀帝忌惮镇北侯日久,只是缺个正当的理由下手罢了。如今,他将机会送到宋哀帝的面前,他相信他教导出来的帝王是不会让他失望的。
果然,宋哀帝面露难色,十分犹豫为难的说:“太师此言,朕怎能不懂呢!只是这一次领兵之人乃是镇北侯啊,他一直以来镇守边关,实是有功之臣。朕怎么也不能伤了功臣的心啊!”
宋哀帝说的话全在李太师意料之中,他没有接话,因为他知道这话并没有说完。
只听,宋哀帝又道:“镇北侯有功于社稷,可这一战也同样令我大宋国的军队损失惨重。有功当赏,这有过也当罚,不是吗?”
李太师深以为然,不由颔首道:“陛下所言甚是,本该如此啊!”
“朕先前令太师传旨去了定阳城,已经定了镇北侯的惩罚。只是……”宋哀帝沉吟了起来,像是没有想好该怎么说。
李太师身为心腹大臣,自然得为自家陛下排忧解难不是?
“陛下,以臣之见,眼下有两个方法。其一,且让镇北侯所在定阳地区多加些赋税,再让商御史跟金国那边好好交涉一番。金国那边宽限些,定阳那里再多些税收,我大宋国地大物博,各处匀一匀,这不就有了吗?其二,就是让镇北侯亲自去金国谈和谈之事,也算是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不知陛下如何看?”李太师当下侃侃而谈,有理有据的,让人也说不出个什么问题来。
宋哀帝没有当即开口,不过不得不说李太师的主意,倒是很对他的胃口。
对于玉明昭,宋哀帝对他玉家一家子都是看不顺眼的。只是,先帝临终之时有遗命在先,宋哀帝也不好违背对先帝承诺的事,故而不能直接对玉家下手。
他不好直接下手,但是总能创造机会的。就像李太师定阳城之行,就帮宋哀帝解除了一个心腹大患。宋哀帝向来不在乎过程之中用什么手段使什么策略,他只要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就好了。
李太师的主意正中下怀,宋哀帝豁然开朗,说话时语气都轻松了不少:“太师果然是国之栋梁,这主意可算是解了朕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