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天天想谋反(穿书)_作者:恕冬(155)

  他做事永远是这么周到体贴,让人挑不出错来,事事为他人着想,以后大楚有这么一位丞相,也是大楚的幸事了。

  正说着,便有下人前来传报:“禀长公主殿下,禀晏侯爷,我家将军已从寿徽府迎回亲了,新娘子的喜轿眼看就要到府门口了,二位请随小人前去前门观礼罢。”

  摇光抬头看了看天,嗯,今天天气果真好。

  所有宾客皆聚集到了前门,摇光因地位尊崇又是保媒之人,所以站在杨老夫人旁边,由众人簇拥在中间,晏清毓自然而然地也就站在了她身边。

  第一次见到本尊了的众人纷纷道这长公主的模样气度可真好,还是个体恤臣子平易近人的,也难怪颇受两代帝王宠幸。

  而洛衍书虽说这些日子和南陵的富贵人家都打好了关系,但到底只是个商人,于是在人群外围默默看着人群中的那对男女,薄唇微微抿着,眼里含了些愠怒。

  所谓女人,就是只能她吃醋却从来不管他有没有脾气,好不讲道理。

  人到得差不多了,花轿进门,“噼里啪啦”炮仗就放了起来,乐班子也欢快地奏起了礼乐。

  一个身穿红袍的高大男子,拿着红绸花,浓眉大眼,高鼻阔唇,大步跨入,春风得意,喜气洋洋。

  摇光皱了皱眉,小声问道身旁的晏清毓:“今天不是杨沥成亲么,这个穿喜服的男人是怎么回事?”

  晏清毓抿嘴笑了笑:“这就是杨沥,只不过听闻昨天晚上被杨老夫人摁着把那把络腮胡子给刮了。”

  摇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杨沥长这样啊,胡子竟然不是他的本体。

  花轿进了门,出轿小娘轻轻拉了新娘子衣袖三下,新娘子才出了轿,跨过红马鞍,走过红毡,再一路由喜娘扶着进了喜堂。

  杨老夫人并着摇光也在喜堂上落了座。

  杨将军父亲早逝,是以高堂之位只坐着杨老夫人,而因为摇光与杨沥也算君臣之礼,是以高堂旁偏了一偏的地方就是摇光的座位。

  也就是说杨沥拜高堂的时候得顺便拜一拜摇光,差不多摇光就算他半个干娘的意思。

  杨沥心中好不爽,可是又能怎么办呢,这是大喜的日子啊,瞧了瞧旁边娇滴滴的小新娘,杨沥再不服气也只得乖乖地三拜九叩。

  摇光坐在上首,只听得“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面前的这本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便因为各种因缘际会从今以后成了一家人,福祸相依,生死不离。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可当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东西。

  而后便是入洞房。

  因着越州的习俗,新郎要执着彩绸,引着新娘入洞房,新娘脚下则要踩着麻袋,走过一只,喜娘又传至新娘前方接着一只,据说是图个“传宗接代”的好彩头。

  摇光自是不信这些的,但她看着杨沥那个五大三粗恨不得把她活吞了的糙汉子,如今却紧紧地拽着周婉娘的手,小心翼翼地搀着她,生怕她摔了,额头甚至紧张地渗出了一层细细密密的汗,她还是觉得这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爱情,真是一种会让人幸福的东西。

  她一抬首,却跨越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撞上了洛衍书的目光,他正瞧着自己浅浅笑着。

  自己怎得会一下子就撞上了他的目光,定是那身紫衣在人群中太扎眼,这个人,一天到晚,身为天子,骚什么骚,就知道骚,哼。

  进了洞房后,每人面前呈上了一份换妆汤果,便入了正席,等得新娘换了妆出来,依依朝各位长辈拜了拜,又由得杨沥领着,到各位官员太太们面前认了礼。

  摇光这才注意到安梓萱的父母也就是温阳府知府并知府夫人也来了。这样一瞧,安知府到的确是个儒雅的模样,安夫人却生得和梓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般,只是稍稍丰满些,看上去喜气洋洋,招人亲近,只是不知安梓萱为何没来。

  整个过程中杨沥那双生满老茧握惯刀枪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扶着他娘子,仿佛是什么珍稀的宝贝,怕一个不小心就淬了,周婉娘脸上的胭脂红艳艳的,眉眼和顺,带着喜气,羞中透出几分娇,众人皆道杨老夫人好福气,得了这么个乖巧媳妇儿。

  这一来一回一折腾,弄完那些个繁文缛节,天也暗下来了。

  众人便入了正席,前院后院加起来里满满当当摆了足足三十桌,每桌二十人,如此热闹,也算是给足了杨沥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