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我懂的。”李彦秀微笑,“生在皇家,锦衣玉食却不得自由,是你的遗憾。待我们成婚之后,我一定带你云游天下,看遍大燕壮阔河山。”
“只我们两个人,再无旁人。”他又说。
四方宫城,是家也是禁锢。
泰安的眼睛晶晶亮,还带了懵懂孩童特有的意气用事,只觉得身边许许多多人,无一人比李彦秀更懂她的心。
她年纪尚小,中宗迟迟不愿在婚约上松口。还是泰安托了太子兄长当说客,去皇帝那里替她游说:“…这有什么?妹妹喜欢谁便嫁谁呗。有我们父子看着,还能委屈了她不成?”
她的兄长半点也没有放在心上,皇帝在犹豫许久之后,终于答应了。
婚约既定,镇国公次子李彦秀自此成为了泰安公主尚未成婚的驸马爷,是她除了父亲兄长之外,这世间最信得过的那个人。
后来兄长出事,皇帝一病不起,泰安一夜之间失去依靠,惶惶然拽着李彦秀的袖子。
李彦秀眸色深沉,轻拍她的手臂:“…泰安,你我婚约已定,你且放心。无论结局如何,你都是我的妻子,我总是护得住你的。”
言犹在耳,历历在目。
可中宗驾崩当晚,她等来的却不是那“缔守婚约、白首不离”的驸马李彦秀,而是鲜衣怒马的镇国公次子,在未央宫外朗声怒喝,替她定下了“弑父谋逆”的罪名。
往事种种,在一场刻骨铭心的死亡之后仿佛淡漠了许多。
可是泰安此时回想,却仍记得大彻大悟之后的丝丝心痛。
她想起李彦秀握住她的手,亲口说出的字字承诺。
她也想起一年前命悬一线的时候,小太子在裴府当中,对着刚刚丧父的裴安素说出:“我日日期盼与你成婚,日后必当一心一意待你。”
多么相似的两个人,多么熟悉的措辞,多么熟悉的承诺!泰安心里悲凉,自嘲似的想。
要背弃这承诺,甚至连莫须有的罪名都不需要安设,只要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猜忌。
太子皱着眉头,并没有意识到泰安的反常,仍在坦然地分析着裴安素的一举一动:“太傅意外身亡之后,裴家落入裴郡之手中,而裴安素为求活命,与裴郡之立场不同。”
只是太子此次北伐,于清流一党来说,是陈家旧部与太子二择一,两害相较取其轻罢了。
裴安素去说服裴郡之,太子左思右想,猜测裴安素的砝码便是他的宠爱和珍视,能说服裴郡之站在她身后做她急需的母家。
可是且不论他和她之间的情深意重是演出来,就算是真的,两个小儿女之间的感情,又足以说服裴郡之放弃之前敌对的立场吗?
不,不够。
太子断然否认,理性冷静至极。
泰安却在将心比心,却隐隐有些心寒:“为什么不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承诺过一心一意,为何不相信她会对你一心一意呢?丈夫遇险,做妻子的四处张罗,在你眼中是很难理解的逻辑吗?难道事事都要与阴谋诡计挂钩?不能有真情?”
“婚约在你眼中到底是什么?儿戏吗”泰安嘴唇煞白着脸,轻声说。
太子一愣,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他在这里绞尽脑汁揣测裴安素的用意,她却感情用事去体谅起了裴安素的心情。
真是个傻姑娘,自己真心待人重情重义,就以为旁人也都是这样!
太子有些好笑,摇头道:“你别小看了裴安素……”
话一出口,落入耳中,太子却渐渐有些反应过来。
她哪里是小瞧了裴安素……她分明是小瞧了他!
太子脸色剧变,难以置信似的看着她:“……泰安,在你心里,你拿我来比李彦秀?”
她和裴安素同样都有婚约在先,她这是拿他卢睿,在和李彦秀这个利用泰安又灭口的人渣相提并论!
失望、受伤和被误解后的愤怒同时涌上,太子喉头似被哽住,竟不知要说些什么。
东宫率卫李少林恰在此时推开营帐门,一走进来,就意识到了太子和“阿凤姑娘”之间气氛的诡异。
“殿下,京中送来的捐饷臣已检查完毕,账目清楚重量相符,十分干净,没有问题。”李少林低下头,小心翼翼地说。
此前裴家态度大变,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他最大的簇拥。太子提防裴家,生怕京中捐饷甲胄有诈要他背锅,特意派李少林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