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连连摇头,又将父子亲情大牌祭出,咬死不许。
太子也不纠缠,朗声应:“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父皇思念儿臣,不愿儿臣远行,儿臣也愿陪伴父皇左右。既然如此,不如仍旧由王大人监军,再择贤将支援,修整之后朝北出发,驻扎在顺州城内。”
退而求其次,太子这招倒有些“我不要的东西谁也别想得到”的破釜沉舟之感。
皇帝犹豫了片刻,也应下来,七万大军半月之后再度北上,领兵的人却不再是刚刚立下战功的太子。
父子两人各退一步,太子却半点亏都不吃,冲皇帝讨起了封赏:“监国日日都看奏折,无趣得紧。倒是羽林军军纪散乱,合该好好整治一番。阿爹,不若边将羽林军交给儿子,不出半月便让你看出差别。”
羽林军便是内宫禁军,是历朝历代皇帝的命根子。
太子狮子大开口,皇帝不想答应,此时咬紧牙关与太子唱反调:“你当羽林军是你的玩宠不成,说给你就给你?何况太子监国乃是无上的责任,相应奏章更该小心应对。以往太傅是怎么教你的?如今都忘了干净?”
皇帝拿监国与领兵作比,斥责太子想当然。
太子眼中精光一现:“儿臣知错!既然阿爹如此坚持,那羽林军一事暂且缓缓,监国一职儿臣便只能勉为其难了。”
他连后路都想好了,蹦豆子似的说了一连串话:“贪多嚼不烂,儿臣有自知之明,六部之中便是兵部最对儿臣胃口,父皇便令儿子监理兵部一应事宜,如何?”
皇帝眸光暗沉,他何尝愿意应允太子监国,更遑论再将兵部递到太子手中。
皇帝微微闭眼,想了想,说:“你尚且年幼,压不住事。与其从兵部,倒不如由礼部开始……”
由兵部实权换到了礼部虚职。皇帝的话还未说完,太子扑通跪下,稳稳磕了头:“诺!”
第81章 情爱
阔别两年, 泰安站在长信殿中,静静地望着窗檐下的白瓷鱼缸。
一切如旧,她也如旧, 可是眼前的太子却与三年前初见那时大不相同, 眉目相似,神情气度却再无三年前阴鹜愤懑的阴沉样子。
“你本来想要去的,就是礼部吧?”
泰安低下头, 轻轻问出口, 避开了他的眼神。
“嗯。”太子在她面前一贯坦然,但凡她问,从来知无不言坦诚相告。
大军归来, 他风头正盛,表现得锋芒毕露, 气度十分嚣张。
可是实际上,太子却并不愿早早和皇帝撕破脸皮, 正面相扛。
“吏户兵刑四部,不仅掌握朝中官员任免,大燕财税收支,更直接掌管羽林卫, 有调兵之权。”
“这些地方, 大司马去后这两年, 父皇必定早有安排。我两手空空毫无准备就去了, 怕是不死也得脱一层皮。”
皇帝心机深重, 太子比谁都还清楚。与其一开始就在兵部与皇帝正面对抗, 还不如避开锋芒,在礼部这样无关紧要的地方躲一躲,也好早些认清朝中情势。
太子慢慢踱到泰安身边,手臂紧挨着她的肩头,像安慰不知事的妹妹似的:“我不急,此时赌的便是谁更挨得住,宫中除我之外再无其他皇子,我怕什么?”
后宫仍在陈皇后掌控之中,两年来新晋数位嫔妃新宠,并未有一人成功诞下皇子皇女。
太子的语气有着明显的宠溺,让泰安莫名地想起了早逝多年的兄长。
仿佛一夜之间,与她斗嘴耍赖的小太子换了个人般褪去少年青涩,渐渐成长成了一个值得信赖的男人。
不习惯,也不自然。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骤雨将夏日的炎热驱散,她在尚未准备好的时候,已目睹到了秋叶渐渐红染。
“泰安……”太子开口唤她。
泰安仍在愣怔中,太子将她的神色尽数收入眼底,嘴角勾起,含笑问:“一直不说话,板着脸,是在担心我吗?”
她下意识地否认:“不……” 却又觉得这样生硬的表现太欲盖弥彰,轻咳一声调整了心情,又大大方方地回答他:“是啊。朋友一场,我当然担心你啊,怎么说都要去礼部述职,龙潭虎穴似的,被人坑了可怎么办?”
她叽叽喳喳的,眼神却四散飘落,在屋子里转啊转啊,就是不敢落在太子的脸上。
自从顺州回京的吗车上,太子对她清清楚楚剖白了心迹之后,她便一直都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