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图书馆那些年[快穿]_作者:番茄酱泡鸡米花(181)

  “不可,木材不够!”

  “如何不够?这里还剩这么多!”

  “你这样前面的柱子是够了,最后建到后院的肯定就不够了!”

  大概是有新来的工匠,一心想早点做出成绩,和老工匠吵了起来。

  贺余年驻足又听了一小会儿,那边的争论已经升级了。

  “你怎么知道不够!我看这肯定够用!”

  “我老李干了这么多年还能不知道?这种房子,按三的规制就该用那么多柱子,你一加高肯定不够用,你现在是在质疑我的经验吗?”

  “经验?我还就不相信经验了!你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我如何信你?”

  两人开始面红脖子粗起来,跟两头斗牛似的看着对方,嗬嗬地喘着粗气儿,都想要立刻干掉敌人!

  贺余年懒得听他们小儿科一样的问题,往屋里走,谁知他们的声音还是大到能够传进来!

  贺余年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书半天都翻不了几页,心下越来越烦躁,干脆打开后院的门站了出去。

  “你们的问题,我能解决。”

  “你怎么解决?”

  两头斗牛一起转身,不屑得盯着贺余年,一点也不把他放在眼里。一个小屁孩儿,能有什么用?

  “木料几何?”贺余年尽管年少,到底也是在皇宫长大的,身上自有一种上位者的气息。他命令式的语气一出,其中那个自称是老李的工匠就不自觉地回答了他,“十五根六米长的木料。”

  老李指的是专门做柱子需要的木料。

  回答完,他又有些懊恼,这么就这么被一个小家伙给压制了?为了掩饰一下,他又重重地咳了两声,“这次工程已经登记了,只能领到这么多木材。”

  所以你别想说不够就再领一些就行!

  贺余年眉目淡然,不过十二三岁的模样,给老李压迫竟然比他见过的几位贵人还强!

  他又开口问道,“按照以前的标准,建好需要多少木料?”

  “通常四柱一间,三米一柱,这些木料刚好能剩下两根三米的。”

  贺余年在心里立刻算了一下。这相当于一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并不算难。十五根六米的相当于三十根三米的,剩下两根,就是会用到二十七根。如果都换成五米的柱子宅院看起来倒是高大一些,可是剩下两根三米的柱子显然不能让二十七根中每一根都有五米,不够加。

  贺余年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了一遍,“……所以,如果换成五米的,立不到二十七根。”

  他抬头,却只看到一群工匠晕乎乎的眼神。

  眼前这个小公子刚刚说了什么?

  我怎么好像每个字都听得懂,连在一起就听不懂了?

  贺余年就猜到了这个结果,领头的工匠是根据经验来算的,自己这一串式子在没接触过的情况下听不懂也正常。

  “既然你们听不懂,那我就换一个说法吧。”

  众人又隐隐地前倾身体,洗耳恭听。

  “普通民宅柱子规制不可超过三米你们都忘了吗?”

  此言一出,状若惊雷,炸得几位工匠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他们都是从宫里出来的工匠,不是普通匠作坊的,自然习惯性地考虑宫中的规制,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要违制了!

  “多谢小公子提醒。”

  一行人如梦初醒,恭恭敬敬地给贺余年行了个礼。

  .

  年前的这些日子,贺余年就这样时不时不经意间到隔壁指点一番,实际运用一下九章算术。青苗每天也忙着教其他小朋友。

  她发现孟泽端的天赋是真的高,应该比贺余年还有钱好多还要高!

  明明每天贺余年看九章算术的时间最多,孟泽端只是出来玩儿的时候过来看一下,他还是在后面的题目中多次压制贺余年。

  詹寰宇等人偶尔来借本书,也会和青苗聊两句。他们还有两年就要下场考试了。

  春节的气息越来越近,青苗在的这一条商业街也热闹的不得了。

  在古代的第一个春节青苗过得兴致盎然。她好久没有体会过这种原汁原味的春节了!

  他们和隔壁的严阿婆家一起,二十三祭灶神,然后打扫屋子、磨豆腐、蒸枣山、贴年糕,还买了些古代特有的低度数酒,喝得青苗异常满足。

  “饺子上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