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好啊_作者:路桥一(94)

2019-04-02 路桥一

  她说,就是和姨父一块儿走走。反正,她是不打算办婚礼的,就当旅婚了。说起来还挺前卫的。

  老姨姨父两人还是丁克一族,协议不要小孩儿。这在外公外婆看来,是挺难理解的。或者说,不光是难理解,而是根本理解不了。可老姨这个人吧,大概从小就有一些的反骨,读书时候,就已经不怎么服从管教了。姥姥也管不了她。

  母女二人的关系,也是差到一定程度了。除了逢年过节,老姨几乎不光顾姥姥家,只偶尔趁姥姥打麻将不在家,只有姥爷自己在家的时候,才会来。自己来,或是和姨父一块儿来。

  总之,要避着姥姥。用她自己话说,姥姥根本不需要他们来看,就算来看了,姥姥也会嫌他们耽误她打麻将的。就跟误了她终身大事一样。简直跟要她命没两样。

  在老姨看,有个人爱好当然好,管它专业的还是业余的。但爱好成瘾就一点儿都不好了。毕竟生活里,没几个毕加索,也没几个贝多芬。

  在她来看,过度沉迷就是要不得的。凡事克制了,才最终会有好结果。无论饮食起居,还是爱情,或者事业,莫不如此。

  关于此,程宇非倒是愈来愈认同了。尤其是在认识了许飞之后,见识过许飞和许叔叔对待生活,雕刻和音乐的态度。更印证了他内心深处的某种印象。

  不过,此种印象目前还很难全然表达明了。还是回到老姨的话题上。

  程宇非毕竟叫了快十年的叔叔,这下要改成姨父,还觉得挺不适应。而且不如原来的亲近了。

  程宇非的阅读启蒙,就来自老姨。那还是小学那会儿,市图书馆搞活动,倡导全民阅读。老姨带着尚年幼的他一块儿去淘书。

  最后,他选了十万个为什么,史记,还有四大名著。从此,开启了他除了课本以外的阅读体验。

  倒是老姨自己,平时很少看书。可能是因为工作原因,她是注会。平常多是和数字打交道,也就不怎么亲近书本吧。

  但每次失眠,程宇非最常读的,还是课本。也许是因为课本里面节选的文段,都是简洁易懂的,也都是文学精华中的精华。所以,读起来,格外惬意和顺畅。

  这就好比如今,读二百余字的般若心经和读六百卷的大般若经的区别,并非前者好过后者,如果真如此,六百卷就不会现世了。当然也非后者更好,单凭推广角度来看,后者就远不如前者。前者甚至可以全面普及,而后者目前只资深佛教徒或佛学研究者才会钻研。

  对所有人而言,唯有时间是最公平公正的。如果广大民众都齐齐研究起大般若经,恐怕世界可能会乱作一团。无人耕种,也无人做衣,无人建屋,更无人行商。也不知那般平静如水的世界,是不是真的好,好过此时的大浪淘沙,风云变幻。

  好吧,世人如何不在我们的故事之中。还是回到故事吧。那天晚上,住的还是外公那儿他的御用小屋。

  翌日。他起得挺早。阳光还将透未透,窗外尚带着股凉意。程宇非打开卧室门,走了出来,听见厨房传出的声音。

  他几步走过去,探了一眼。原是外公在做饭,外公做的饭可比外婆做的要好吃很多很多。一个是做饭,一个是果腹,大概出发点就不同。

  “起了?”外公忽地出声道:“怎么没多睡会儿,今天有事儿吗?”

  “嗯。”程宇非回道:“中午和学长约了吃饭。”

  “哪儿的学长?”外公问道。要知道,程宇非已经是十四中里最大的一波了,哪还有什么学长。毕业的学长?

  “科大的学长。”程宇非接着道:“之前,学长借了科大的学生证给我。让我可以去图书馆上自习。然后就-”

  “噢-”外公点了点头,表示了然。

  程宇非又在厨房门口站了会儿,看外公不再说话,遂自己憋出了一句:“要,要我帮忙吗?”

  “啊。”外公听到还愣了一下,大概是因为平时程宇非在家少言寡语,没想到还会主动要求帮忙,最后还是回了句:“不用,你先去洗漱吧。一会儿就吃饭了。”

  程宇非点点头,走开了。

  洗完漱,外公还没做好饭。程宇非又在厨房徘徊一圈,直到外公摆出让他干别的去的手势,才重又回房间。翻出那本爱你。

  想了下,跟外公说:“什么时候吃饭?我想出去转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