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离此处距离并不远。他家毕竟是三代的老臣了,且如今又在风头上,因此京中说起他家,无人不晓的。因时辰尚早,两人便捡了一处茶楼坐下,想要先听听京中街谈风议。却因向小二打听了几句顾家事情,便有好事的游手好闲之人上来指点。好不容易一一打发走了,程吟又听见一旁雅座有议论声传来。
“看来今上对糜允是真的重用。其它的不论,出了如此大事,为君的还要替他谋划至此,这对君臣已是难得了。”
“上边只叫进京来闭门思过,却不查办。想来还是对治河一事,不肯就此作罢吧。毕竟今上素来宽仁,惟独此事,意志甚坚。那糜允也着实争气,几代人迁延不决之事,只到了他手里,方才大有进展。虽说行事不免冒状,但若非今年北涝南旱,一反常态,说不定真就成了一代名臣了。”
“他竟肯行险着,或也只因忠君之心甚笃。前头那些人富贵在手,自然只想着保富贵,哪肯轻易去担风险。只是上命如此怜惜,难道他事先便有禀报?若果如此,恐怕过了这阵风头,便没他事了。”
“哪肯如此容易。如今那些御史便没要紧事也是成日里唾沫星子乱飞。出了这等大事,不得一日里上几百个折子参他。”
“林钦那边听说已经上书回避,说自己和糜允是甥舅,不便多言。”
“如今顾家是头一件了大功,林家又是他姻亲,不怕这事,他自然说得坦荡。”
第二卷
第43章 01 围城
钟回和程吟在茶楼内坐了一刻,听了半日的议论,所获说不上有多大,却也没白喝这两盏茶。不为别的,只因他二人在京中并无根基,若要事事求人问去,也没个去处。倒不若来此三教九流人口繁杂之地听一听街谈巷议来得便宜。
其实大家所议的,无非也就是糜允和顾钧如今正在这风头上的两人。只是出乎二人意料之外的是,众人对南边如今的情势看似一点担心也无。这也难怪,京城中人,大约总以为,身在天子脚下,且又是升平治世,那饥馑灾祸,皆是遥不可及之事。因此二人虽有所叹,也不在意。待两盏茶尽了,便按那小二所说的,从安平街直往西而去了。
这京都巍峨景象,自是与别处不同。此地地势甚是平坦,出城往北要一日功夫便可见雁渔山。过了此山便是东湖最大的部落之一戈钦部。此部与中原相安无事已有百年,两地边民也多有互为姻亲的。该部首领彭果年不过二十,前年刚娶了今上的堂叔之女晟光公主为妻。今年公主便传出喜讯。因是头一胎,彭果格外紧张,从冬至节后便带着妻子回京省亲,至今未归。想是要等开春了坐稳了胎才会回去。不过他们二人居所并不在宫城之中。那公主的伯父德清老王爷的府邸建在皇城之内,紧靠宫城东侧。自老王爷之从女送嫁东湖后,敕命又扩建了三分之一。如今新建之别院便作她们夫妇二人省亲之用。德清王府所在之皇城,虽大多被皇室显贵所占,但也有个别开朝功勋之后或当朝宠臣,蒙圣恩在此地建府的,比如顾家便是如此。
出了皇城便是内城,这里所住的多半仍是高门大户的官宦人家。再往外出一道城墙是外城,这才是真正的市井之地。皇城与内城之间并无城墙相隔,只有四条大街分别贯穿东西南北。这安平街便是贯通东西的皇城南边一条干道。顾家即在这条大街西尽头,皇城西南角上。
安平街两边虽都是高门大户,但即便是程吟也看得出来,形制上街北房舍要比街南高出一头。因此二人站在顾家大门外,心中竟然无端生出了几分惴惴。那顾家门房听见二人报上姓名来意后,便一叠声地叫里头人出来请进去,反倒着实令二人意外。
顾钧从里头出来得也甚快。程吟见他装扮,像是刚从外头会客回来的样子。三人见了,互相问候毕,钟回便将来意与他说了。顾钧听了便皱眉作难道:“不瞒二位,我前日才得了圣命要出京办事去。也不知道归期要到何时候。因此今早刚去了林府上商议回来,连这婚事恐怕都要往后拖一拖了。”
二人听了便知道定是出了大事,否则既然先头允准了的假,不会轻易反悔。钟回听了,便道:“将军可是有什么烦难之处,若能用上我们二人的,开口便是。”
顾钧便说起他这趟差事的因由来。原来自顾钧班师后,陕州换了主事之人,各处调动派发钱粮。这些日子以来,倒也卓见成效。流连陕州境内的饥民大多已陆续返乡,开始分拨春种的种子了。可是洛京郊外那些人,因上命停了糜允的职,加之入冬后接连大雪,便陆续停工了。钱粮不济,督办之人便暂时遣散了大部分人,令他们回乡过年。可是他们在家乡失耕已久,恐怕回去更是挨饿。且又信不过官府所言,便都屯扎在洛京城外不肯离开。因此渐渐地竟然成了患。洛京守备一连几封奏报,都说洛京之危,恐怕就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