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方季康买的风衣、高跟鞋也拿了出来,有时候跟着他接待生意伙伴的时候,也会刻意打扮一下。
方知浓还是挺支持这样的打扮的,没有男人不喜欢视觉效果,她爸美男子一枚,如今事业有成,以后外面的诱惑肯定还要大,如果于丽英一直那么朴素,被称为“糟糠之妻”的概率很大。
所以每次于丽英打扮的时候,方知浓就在旁边凑热闹:“妈妈这样好看,比以前好看。”
于丽英原本不好意思,被她这么一夸,也增加了点信心,笑着点点她鼻子:“你知道啥好看啊?”
“妈妈这样就是好看,漂亮!”
男人看到他买回来的衣服鞋子被妻子重复穿了,总觉得自己的眼光得到了认可。方季康也就更乐于给妻子买衣服了,也不管贵不贵,看到别的女人用护肤品化妆品,也给她带了一套回来,夫妻俩关系好得反而让他们的小闺女觉得是自己是意外,好吧,她本身就是意外。
周围不少人都能看出于丽英的变化,都说她变时髦了。
方知浓每天照常日理万机,厂里也订了报纸,每天也会送一份到医务室,于丽英也习惯了每天她闺女跟个老大爷一样,拿着一份报纸读来读去。
方知浓每天必看时事政策,这个年代信息传递慢,报纸就是最好的了解时政的工具,在翻页的时候,她突然看到一篇报道:中央将放宽药品……划入民生工程。
她赶紧翻过一页,把这篇报道给读完了,眼睛蹭亮,这不就是她之前想的开药房吗!
方知浓跳下椅子,于丽英正在做记录,见女儿跑过来,转过头:“怎么了?”
“妈妈,这个字是不是“药”,妈妈给别人开药的“药”?”方知浓指着大标题上的“药”字问道。
于丽英顺着话说道:“嗯对,浓浓真聪明,居然认识药字……”
她顺带扫了一眼文章,犹豫了一下,接过报纸,说道:“这张报纸给妈妈看一下好不好?”
方知浓求之不得,乖乖地点点头,把报纸给她了,自己去看别的报纸了。
于丽英把报道看完了,又把那张报纸翻了一遍,也没找到别的有用信息,但她还是把那张报纸扣下了,放在一边。
中午的时候,她又翻出来读了一遍,方知浓觉得可能有希望。
于丽英是觉得镇上卫生所可以给她的药物太少了,如果国家放宽了药品的市场,那就意味着,她可以自己去找药品商拿药,医院只给她一些基础药物,然而有时候病人想要一些药,她这里没有,卫生所也没有,还得去市里的医院配。
她记在了心里头,恰正好方季康同W市市政领导一起吃饭的时候,问了一下。
中国的药品市场是相对封闭的,除了医院,少有药店,或者就是一些老字号的什么堂。也是方季康如今是W市杰出企业家之一,政府领导也卖他一个面子,告诉他:“这个需要药监局备案、工商局审批才可以,也就是要正规经营,而且药店必须要有执业药师,不然肯定批不下来。”
于丽英就想起几年前她考的那个执业药师证,没想到这个证居然还能有这个用处。
方季康说这肯定是要点政府关系的,不然可能办不下来。
于丽英电话咨询了一些药厂,问能不能拿药,药厂现在也因为国企改制,如今自负盈亏,也都寻求出路,国家放宽药品领域,不无这个原因。
于丽英联络了好几家药厂,都说只要有资格,就可以拿药。
方季康疏通了一下关系,于丽英拿到了开药店的资格,她开始四处联络药厂,此时还没有什么全国代理商、地区代理商,都只能自己联络药厂来进购药物。
每个省份对省内流通的药品也是有规定的,什么可以进入什么不可以进入,就一个月下来,电话费也打掉了一百来块钱。
她也跑了好几个药厂,江浙沪范围内的她都跑了。
敲定了药商之后,她镇上最热闹的菜市场旁边租下了一个店铺,粉饰装修,摆上透明的玻璃柜,目前,她和五家药厂谈好了合作,进购了五十几种常备药品。
从敲定药厂到办好药房,于丽英雷厉风行地只用了两个月,方知浓也是叹为观止。
自从方季康的康达成功之后,方家就是镇上的名人,于丽英要开药店的事情,整个天湖镇也是传遍了。